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 风疏竹 > 第84章 南茶北酒(第1页)

第84章 南茶北酒(第1页)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细述了明代士人纵情享乐的深层原因是因为明朝朝廷对文人的打压,长达十五年的文字狱,让读书人不敢将美好未来寄望仕途。

明朝政治上与文化学术上的压抑气氛,让士绅寄情玩物,成为社会风尚,反而大大刺激吃、喝、玩、乐的一片繁荣,商业由此蓬勃发展。

这时,小道士进来告诉老道长,午饭做好了,老道长就让我们一起先吃午饭。

我们几个人到了吃饭的院子,这时候,在松谷草堂附近游玩的凌家子弟们都回来了,他们都在兴奋地议论着上午游玩的趣事。

三叔走上前,告诉年长的那几个凌家子弟,让他们下午继续在松谷草堂附近自由活动,不能走得太远,且必须带上小道士。

话说采药人早上带四叔他们下山后,顺便转一转回自己家,看一下家中情况,还未回来呢。

中午吃过饭后,众人稍作休息。

午后,我们四人心照不宣地齐聚在后院的侧厅里。

凌轩对老道长说:道长,请教一下,我们家族做好了入滇后兼营酿酒业,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老道长听了后,沉吟了一下说:

明朝人无论官场或民间的人情往来上,待客一般用茶,而非酒。

只有情厚或者是远方来的客人,才用酒招待。

明朝有“南茶北酒”的说法,是指明代的名茶产自南方,名酒产自北方。

南方日照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茶树长得好,故产名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明人袁宏道对明代的名茶进行了排名,他认为岕茶第一,之后是天池、松萝、虎丘、龙井。

岕茶产自罗岕属湖州长兴县(即现代的江苏宜兴),在明朝,芥茶是贡茶。

长兴县产的茶,在唐宋称之为阳羡茶,到了明朝称之芥茶。

唐人称,江南之茶,首称阳羡。

岕茶的生长环境相当独特,二山之间,中间有条大涧溪,清澈的山泉水在流淌,滋润着山涧二边的茶树,洗漱着茶根。

凌家族人入滇后,寻山地广种茶园时,不妨参照岕茶的生长环境。

三叔和凌轩频频点头称是。

老道长又说:

明代酒的品类相当丰富。分为四种,分别是大内酒、大官之内法酒、士大夫家酿、民间市肆所酿之酒。

大内酒一般是明代宫廷自用之酒,由宫廷的太监负责酿造。

大内酒成品的名字也十分讲究,满殿香、秋露白、荷花蕊、佛手汤、桂花醖、菊花酱、芙蓉液、君子汤、兰花饮、金盘露、竹叶青等,多达六七十种。

大内酒顾名思义,专供宫廷内饮宴使用。

大官之内法酒,是因为明朝的时候,有光禄寺,是外廷负责内府饮食的机构。大官之内法酒就是光禄寺负责监制的酿酒。

明朝士大夫家里开局造酒,已然成风,就是士大夫家酿。

民间市肆所酿之酒,就是民间平民百姓的酿酒工坊了。

南茶北酒,北方水土重浊,但所酿之酒,反而轻清,与其水土大相迥异。

北方名酒中,清丰吕氏所酿,可称北酒之最上上品;南和刁氏稍次之。

至于南酒,苏州的三白酒,还可以饮;但是宁波与绍兴所产的三白,以及其他各种酒品,烧灼肠胃。

听了老道长的话,三叔与凌轩面面相觑:说起来,安徽也算是南方,想不到的是,在老道长眼里,南方的酒如此不堪!

俗话说得好,不怕没好货,就怕货比货。

有些东西本来在我们的认知里,已经是最好的了,但是一经比较,立见高下优劣。

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货比三家不吃亏”。

三叔说:道长,凌家数代人均有认真学习酿酒,还总结了许多酿酒经验。直到了这一代,朝廷开放了酿酒专卖,我们还以为有了酿酒的商机。

老道长说:

技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