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颠覆清朝的运动 > 第46部分(第1页)

第46部分(第1页)

的萌出新的思chao。今年又招收了十几个书生,并使同仁书院的书生数量达到5o多人。

这几年从同仁书院走出了几十个秀才,其中除了邝佳志、李桐外,另有5人在邓子轩的斡旋下,担任一方县令,有三人高中进士。因此同仁书院有了小小的名气,邓子轩告诫赵久明和裴宣,从今年开始,同人书院正式采用严格的考核,书生方能进入书院学习。听说今年招收的书生素质很高,因此邓子轩便迫不及待想见见他们。

眼下同仁书院不仅思想活跃,而且还教授现代科学知识,有几名洋教师在书院内担任讲师,专门教授数学和格物。如此这般,在大清朝绝对是屈一指,没有第2家书院与之相比。在这里可以探讨任何问题,没有人干涉你。可以说书生一旦进入这里,其不一样的氛围便再也不想离开。

前面凉亭传来几名书生的辩论声,吸引了邓子轩。信步走近悄悄的聆听,“各位,大清国若想图强,唯有走变法之路,否则只能是一潭死水没有出路。我们的东邻ri本现在正在进行明治维新,采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最可行的一个办法。”一名师书生侃侃而谈。

君主立宪?变法?邓子轩闻听微微有些吃惊。他观察言的书生,年龄大约有十七八岁,脸颊有些肖廋,而且眉清目秀。“刘弟说的有道理,邓先生的书我拜读后,同样大彻大悟,没有想到邓先生高论如此深邃、博大。如果大清朝不实施变革,总有一天要亡国灭种!”又一位侃侃而谈的书生年龄有二十七八岁,表情显得很稳重。

“君主立宪内阁制,想法不错可是朝廷是不会妥协的。因此我更喜欢邓先生书中介绍的共和制,只有采用暴力的手段砸碎一个旧世界,才能创造新世界。林兄、刘弟,你们二人温和的变革似乎一厢情愿、不切实际。”一名方脸的书生持反对意见。

“我赞成李兄的想法,邓先生介绍的法兰西的巴黎公社,也许是未来最理想的社会模式,但是前提必须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旧有的体制,建立一个暂新的社会。”“采用暴力,真正受到伤害的是黎民百姓。而温和的变革更能彰显理xing。”“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吏,至高无上的皇帝,是不会与你谈什么理xing!”“洋人的东西未必就是适合我们,现在的洋务运动,无非是一种洋为中用,中学为主,也许随着现代思chao的洗礼,我们或许能找到更好的办法······。”

邓子轩感觉他们的思想有些过激了,这种苗头任其展或许会引来祸端,必须敲打他们一番。仔细观察,现他们都面生,想必是今年招来的书生。邓子轩轻轻咳嗦了一声走了出来。见四位书生的jing惕的望着自己道:“对不起打扰各位了,敝人叫邓子轩。”

四人闻听立马jing神大振。“弟子叫刘光第,是今年新来的书生。先生的大作震耳yu聋,弟子顶礼膜拜!”“学生林旭,今见邓先生气宇轩昂,拜读其大作果然名不虚传。”“弟子李默然,拜见邓先生,先生的思想,令学生幡然醒悟,先生的高风亮节令人钦佩。”“弟子张士昭,拜见邓先生。弟子到此月余,初步领会先生的思想,才知道什么叫做忧国忧民!”这都是哪跟哪?难道自己介绍西洋各国的政治体制,居然让他们产生如此想法。

邓子轩审视刘光第、林旭心里暗暗吃惊,这二位不是赫赫有名的戊戌变法六君子其中的两位吗?看样子自己的到来,这些人的生活轨迹都将生重大变化。正可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许这就是一种规律吧!“看样子你们都是有远大志向之人!都有自己的du1i见解,方才听到你们言,我感觉很欣慰。”邓子轩笑道。

“感谢先生赏识,是你的书让我们受到启!”林旭道。邓子轩话锋一转道:“不过你们谈论时政为时过早,这是非常幼稚的。你们现在的任务是潜心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你们要思考的是洋人为什么遥遥领先于我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请先生训导!”四人一口同声。“同仁书院的宗旨是,顺应时代chao流,不拘泥于刻板和守旧,提倡ziyou之风。但是你们在这里先要做到jing通现代科学知识,眼下西洋各国已经进入蒸汽时代,现代工业的浪chao必然会产生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你们要做好准备迎接这种变革,而不是不切实际的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不能到外面去鼓噪明白吗?”

四位书生点点头,邓子轩接道:“有强烈的愿望是好事,我希望你们少说多做。也许未来有一天需要你们挺身而出,到那时候才能真正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古人云,修齐治平,第一点就是修身,也意味着你们的道德观念的沉淀。ri后若想一展抱负,必须把传统的和现代的东西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方能事半功倍。你们要仔细的揣摩我的话。”

这功夫赵久明和裴宣匆匆而来,四位书生见校长、副校长来了便匆忙告辞。“邓先生!听说你去广州了,这么快就回来了!”“邓先生,你来也不通报一声,让我们好狼狈!”二人见礼。“听说今年招收的书生素质不错,因此来看看。方才见你们忙故没有打扰。”

赵久明笑道:“邓先生,今年招收了1o名书生,个个都是顶呱呱。”李彤也笑道:“邓先生,由于同人书院名气越来越大,因此前来报考的书生素质越来越好,另外我们严格把关,不合格的一律不要。现在共有55名书生在此学习。”

“洋教习怎么样?“邓子轩问。赵久明答:“洋教习表现不错,他们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方才我和新来的书生简单的沟通了一下,他们的素质的确很高,思想也很活跃。可是你们要严加注意,肆意妄加评论朝政非常危险,要知道言论会招来灾祸。ziyou讨论学术可以无拘无素,但是表敏感话题要有度。我希望ri后同仁书院走出去的才子,既要让他们具备传统观念,又要具备现代思chao,这是我们同仁书院的办学宗旨。我们要培养现代人才,而不是一批造反勇士明白吗?”

“是的邓先生,怪我疏忽!”赵久明自责。“邓先生说的在理,社会变革不在一朝一夕,或许要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方能奏效,我们确实有些cao之过急。”裴宣附和。“你们要记住,我们同仁书院培养的是未来具有新思chao的官员体系,而不是冲杀的莽汉,这一点尤为重要。”

谙熟历史知识的邓子轩心里非常清楚,打造同仁书院,是为打下江山后坐江山而量身定做。ri后让武将担任治理一方的官员不可取,因此培养现代文官体系是他的另一项举措,这项举措将关系到未来帝国迅安定,迅走向繁荣的不可缺少的重大决策。何为武将安邦、文官治国,这是历史反复论证的结果。

说这话他们走进办公室,裴宣亲自给邓子轩漆上茶水道:“邓先生,目前我们同仁党员已经展到115人,每个人都经过严格的审查,绝大多数都是贫寒子弟。”邓子轩接过花名册简单翻看了几眼道:“同仁党的宗旨是科学救国,洋为中用、中学为主,这一点要列入重点。尤其是这一点迎合洋务派的口味,一定要把握好。”

“邓先生,你撰写的教材,我们认真拜读、仔细领会,按照你的谋划不会出现差错的。”裴宣道。“邓先生,现在ziyou空气非常浓厚,如果现在打压是否不妥,这样会挫伤书生的积极xing,”赵久明有些担心。邓子轩沉吟一下道:“我看这样,既然书生们jing力过剩,你们可以半一个刊物,我看就叫自然物语。”“邓先生,多长时间为一期,内容是什么?”裴宣问道。

邓子轩随口而道:“半月为一期,内容不要涉及到朝廷、朝政。主要介绍西洋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现代工业展情况。另外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尽量做到通俗易懂、短小jing悍。为了让大多数人一看就懂,在文言文的基础上注解,每个标题都要注解成白话文,让那些老古董和守旧派挑不出毛病,今后我们的文章一定要跳出八股文的框框,向白话文过度。”

“邓先生可谓是深谋远虑,此举妙不可言,让市井俗子都能看懂,影响力肯定非凡!”赵久明兴奋异常。“不错!这样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更有效,可以趁机打破洋人的神话,增强黎民百姓的自信一举两得!”裴宣分析的更透彻。

这功夫一名讲师进来告知,书生们已经集合完毕,请邓先生演讲。当初批进入书院的书生,有几个人死心塌地留了下来,现在他们都担任讲师。也许形成惯例,每次邓子轩来书院视察,都要和书生们沟通一番。邓子轩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早已经让书生们“神魂颠倒”。

走进教室,书生们站起来见礼。邓子轩道:“大家坐下,不要拘谨。今年我们又招收了1o名书生,我们又增加了新鲜血液。现在同仁书院越办越好,校长赵久明先生、裴宣先生功不可没。很多书生慕名而来,说明同仁书院的成功和吸引力。”

“今天我要主将科学知识!知识是什么?知识就是力量,而科学知识是给力量插上翅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为什么要让你们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目的就是,将来在座的各位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你们具备了自然科学知识,就能更好的为黎民百姓谋福祉,就能如鱼得水治理一方,就能充分挥聪明才智······”

当天晚上,几位新来的书生情绪依然激动。“我的启蒙先生jing通历史,知识渊博。可是与邓先生比起来差远了。别看邓先生与我的年龄相仿,可是他的远见卓识远在我的先生之上。遗憾呀!我要早来几年就好了。不过现在也不晚,真可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呀!”林旭感慨。

“今天聆听邓先生的教诲,真可谓如雷贯耳。邓先生不是寻常人也,他的学识担任礼部尚书都绰绰有余。”刘光第也忍不住唏嘘。李默然道:“邓先生大才,通晓古今不说,而且见解深刻、入木三分一针见血,让人豁然开朗。”“我感觉庆幸,能作为邓先生的弟子,此生无憾。各位仁兄,让我们共同努力,不要辜负邓先生的殷切希望。”黑暗中,四个人的手握在一起,心里默默起誓。

半个月后,邓子轩收到了同仁书院第一期自然物语。

第71章 两江总督

新的一年又到来了,上一年底大清朝几乎被爆炸新闻弥漫,其轰动效应简直令满朝文武兴奋异常。福州至上海的铁路线在多少人的期待中顺利通车,关键是这条铁路线是提前一年通车,此举为李鸿章可谓是锦上添花。张之洞主导的武汉钢铁厂也在新年的钟声里第一座炼钢炉如期剪彩,无形中又为李鸿章的政绩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新年钟声敲响后,鉴于李鸿章如ri中天,朝廷在慈禧太后幕后cao纵下,为了遏制李鸿章ri益崛起的庞大势力,意外的把两江总督的衙门设在南京,并由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新职。朝堂之上所有人都心里清楚,朝廷此举是何意,而左宗棠和李鸿章彼此更是心照不宣。两江总督衙门选在南京,其用意更是昭然若知,无形之中江苏巡抚丁ri昌要受到左宗棠的管辖。

眼下风起云涌的铺设铁路线,已经在朝堂之上达成共识,慈禧无力阻扰。但是她绝不能让左宗棠和李鸿章联手。让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意在打压李鸿章在沿海一带形成的强大势力。新年过后,左宗棠便正式出任两江总督。也是在新年之后,上海至南京、南京至徐州的铁路线同时开工。经办铁路如何运作,盛怀宣已经是行家里手,可是出任西北铁路公司总裁的胡雪岩确是门外汉。但是他心里有底,原因是有邓子轩替他把关。

去年朝堂批准承建南京至徐州的铁路线后,胡宣言按照左宗棠的吩咐,迅在南京组建了西北铁路筑路公司,同时聘请洋人勘察线路。至年底南京至徐州的线路勘查完毕,转年南京先进入筑路施工阶段。南京至徐州的铁路线勘查完成后,邓子轩查看了勘探结果,感觉与后世京沪铁路线南京至徐州段大同小异,便转告胡雪岩完全可行。南京至徐州段几乎都是平原地带,因此勘探难度不大,进展很快。

南京北岸和南岸,一北一南的筑路工程同时展开。南京北岸施工工地一侧码头上,从上游而来的运送石料的船队,持序井然的停靠码头。此时胡雪岩和邓子轩站在码头上查看,“子轩老弟,盛怀宣能中间开花两头并进,我绝不能输于他,我也要采用中间开花两头并进的办法。眼下我的银两充足,我要和盛怀宣比试一下。”

“老哥,比试一下未尝不可,但是不能毛躁。眼下盛华轩通过铺设福州至上海的铁路积累了大量经验,与之相比你处于劣势。既然你想要脸面我可以给你出一个主意或许能加快工期,但前提你的银子必须满足施工之需。”“目前洋人对盐湖产的食盐需求量ri益增长,我已经扩大商队全力运输。况且我现在的银两很富裕。”胡雪岩信誓旦旦。

邓子轩笑道:“既然如此,干脆全线筑路,先把路基桥梁铺设完,沿途车站可以酌情处理,这样就会加快工期。目前武汉钢铁厂正在上马制造钢轨工厂,我听说张之洞还要筹建蒸汽机车工厂,如此这般你的筑路工程一完工,恰好赶上武汉钢轨出厂。”“哈哈!子轩老弟,我就知道你早就盘算好了。我想知道盛怀宣是不是也找你出主意?”

“瞧你说的,盛怀宣完全可以自己筹划,他已经过了成长期!”邓子轩调侃。“这么说我现在是吃nai阶段,需要你哺ru?”胡雪岩反戈一击。“可以这么说,眼下你离不开我。比如与洋人打交道,比如如何提高施工效率,我可是行家里手哇!”“哈哈!即然如此,我就回到婴儿期,领教一会吃nai的感觉!”双方忍不住大笑起来。

南京城内两江总督府内,左宗棠神采奕奕。就任两江总督,且不说如何与军机大臣相比,关键是手里的权利是实实在在的。多年来一直和李鸿章明争暗斗,现在总算有了更大的底气。左宗棠刚一上任,便有人举报丁ri昌的违法行为,但左宗棠考虑到眼下正在兴办铁路,考虑到李鸿章毕竟对自己给予过支持,因此对于丁ri昌的所作所为,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待时机成熟后再出手。另外还有一个筹码,就是让李鸿章如鲠在喉,这样就会减少其他方面的麻烦。

这天,左宗棠阅览上海同仁书院行的刊物《自然物语》,很快他就被内容吸引。一开始左宗棠看的很专注,不久神sè有些昂奋,最后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站起来。此举动让外面侯着的属下连忙跑进来,“哈哈!真是洋务运动的硕果,我大清国境内居然出现了这种刊物,我问你这份叫做自然物语的刊物是谁主办的。”

属下回答:“大人,属下仅知是上海同仁书院经办的刊物,每隔半个月出版一期!”“同仁书院?是谁筹建的同仁书院?”属下茫然道:“大人,此刊物都是一些西洋各国匪夷所思的传闻,属于市井一类的东西上不了台面。”“蠢材,尔等坐井观天,怎知其中的玄机。这本刊物表面上是介绍西洋各国的趣闻,其实他宣讲了大量西洋格物知识。有些东西老夫也是闻所未闻,尤其是内容通俗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