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败类到忠犬进化史剧透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她也答应了,毕竟她已经快三十岁了,女人和男人不一样,这个时候体能已经开始下降……没想到……

老头纵容了她半辈子,她没来得及报答不说,估计还要连累他被老爷子骂,老爷子那暴躁脾气,估计不止会骂吧?

沈秋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眼中的酸涩,这些都无法改变了,好在她还有两个优秀的哥哥,老头和老爷子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肯定能挺过去的。即使他们看不见,她也要活的好好的。

沈秋看着身边两个熟睡的小脸,心下微暖,不管怎么样,还是先把这两个小家伙养好吧。

外面已经隐约传来的人声,沈秋轻手轻脚的起床,站在房门口才有空打量这个院子。

这泥坯房是沈家分家分给沈二牛的,已经住了十几年,不算太结实,院子倒是足够大,四间正房,东面有三间厢房,一间是厨房,一间用来放粮食,还有一间放一些杂物。西面有几分地,应该是种过蔬菜,早就已经荒废了;同样荒废的还有鸡栏和南面的猪圈。

此刻院子中间堆满了麦子,小沈秋的记忆中,一麻袋好像是一石的样子,沈秋大概数了数,有十二袋,也就是十二石。这个时代好像上等田一亩产一石半麦子就是很不错的,这可真是八亩上等田的收成,看来里正是真的恼了。

不知道能卖多少钱,谨慎起见,沈秋决定等一会儿桂花婶来了,问一下价格,尽快把这些卖出去。也不知道沈大牛家怎样闹腾,最好是顾不上她,但也要考虑万一,毕竟那对玉佩顶多就值个二十两,要是他们反应过来,来找她麻烦就不好了。

心里有了计较,沈秋就去了厨房做饭,其实也没什么好做的,家里只有昨天桂花婶留下的糙米和鸡蛋,继续煮上糙米粥,给小石头弄了一个鸡蛋羹,给虎子和自己弄了一个白煮蛋。顺便计算了一下厨房需要的东西,油盐酱醋什么的,菜要弄一些,柴也没有了。

做完这些之后,简单的洗漱了一下,回屋见两个小家伙还睡的熟,就拿了扁担打算去井边挑两桶水回来。

刚出门就碰见水娟和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子走过来,水娟看到沈秋急忙道,“秋丫头,你还病着呢,怎么能挑水,放着让你柱子哥去弄。”

那男子也道,“放着吧,我一会儿给你打。”

沈秋才知道这就是水娟的丈夫李柱子,心中不由感叹,古代人结婚真早啊……

“柱子哥,水娟嫂子。”沈秋喊了一声,先开门把两人让进去。柱子手上推着一个平板车,上面放着三个粮食袋子,应该就是昨天沈秋要的精米和白面什么的,除此之外,还有半车柴火,一篮菜,一个小罐子。

水娟嫂子笑道,“这些菜都是家里种的,我娘寻思着你家肯定没有,就让我送些过来。你现在也不方便上山打柴,这些柴够你用几天了,我昨天做饭的时候,看你家啥都没有,所以还带了些盐来,你就先用着。”

沈秋心下对桂花婶一家越发感激,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你们先坐一会儿,我去炒个菜。就在这里吃饭吧。”

“一大早的炒什么菜。”水娟嫂子一把拉住她,指了指她的额头道,“你先去换药,我去灶间看看。”说着,不由分说把沈秋推开进了厨房。

柱子见状笑道,“听你嫂子的话,先去上药,我和你嫂子今早在这里吃,你就让她做吧。”说完就拿过沈秋脚边的扁担和水桶出去了。

沈秋虽然有些过意不去,但想到这家人已经帮了她这么多,现在客气也没什么意思,况且以她现在的身体状况,做这些确实有些吃力,也就不再矫情,只是心下已经打定主意,要跟桂花婶一家当亲戚一样走动起来。

……

☆、第6章 卖粮

柱子和水娟走后,沈秋回到屋里收拾了一圈,发现这家还真是一贫如洗,就一个箱子,里面放着三身单衣,沈秋、虎子、小石头,一人一身。眼看着天气就凉了,要做点厚衣服才行,这是第一要紧的。

还有被褥,孙氏的针线活计很不错,可好的全都被李氏拿走了,他们现在盖得都是李氏家里要扔的,破烂不说,棉花也结成一块儿一块儿的,一点都不保暖,这会儿还能将就着盖一盖,再过几天肯定不行了。

再然后就是窗户和门,这些倒是结实,不过窗户纸要换一换,已经破了好几个洞……

半个小时不到,她就把家里的东西都摸清了,沈秋不由苦笑,看来她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看了看在床上玩的两个小家伙,小石头的精神明显好了很多,往常这个时候他都是要睡觉的,现在却是一撅屁股四脚着地,朝着沈秋爬过来,咿咿呀呀的显然是要抱抱,虎子却是有些困的样子,想来也是,连着担惊受怕那么久,昨晚一晚应该是休息不过来的。

沈秋想了想,反正她也要养身体,干脆也上了炕,让虎子去睡觉,自己陪着小石头玩,玩着玩着心中又冒出了一个念头,孩子的玩具也要准备一些呐……唉……

阳光铺满炕的时候,沈秋看看时间,大约是上午十点左右的样子,就起身去做饭,她打算这几天一天按着五餐做,要快速的把两个小家伙养起来。

水娟嫂子带来不少蔬菜,沈秋抓了一把豆角,细细的切成丝,切了一个西红柿一起炒了,加了三碗水,又舀了点面粉,待锅里的汤开了之后,把面粉拌得碎碎的下锅,最后打了一个鸡蛋下去,香喷喷的疙瘩汤就做好了。

三个人又吃了一顿,吃完之后太阳正好,躺在炕上睡了一觉。下午睡醒的时候,两个孩子脸上总算见了些红润的颜色。

下午吃的是土豆泥,晚上是大米粥,对于两个孩子来说,这实在是几年来最幸福的一天。

第二天上午,桂花婶来找沈秋,后面跟着三个中年男人,面容有七八分相似,各自赶着一辆牛车。

见着沈秋,桂花婶先是因为她昨天给柱子粮食的事情说了她一顿,执意要给钱,被沈秋坚决拒绝了,“我昨天算过了,我们姐弟三人都要买衣服,被褥也要换,我针线活不行,到时候还要麻烦婶子,我不跟您客气,您也别跟我客套。没有那一石麦子也饿不着我们。”

桂花婶见她态度坚定,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嗔道,“你这孩子,行吧,有什么不能做的就拿来,婶子给你弄。”说着给沈秋介绍道,“这是你守富大伯,守贵、守喜叔,他们要去镇上交公粮,昨天我们的已经交了一大半,今天剩下不多,正好把你家的麦子捎上去卖了。”

沈秋和三个男人一一问过好,迟疑的道,“公粮……怎么交?”这个小沈秋也不太清楚,而历史上每个朝代公粮的交法也不同,沈秋不知道现在是怎么交。

“今年收成不错,公粮交的多些,上等田是一亩地是两斗麦子。中等的一斗半,下等的一斗。”桂花婶道,“你们家现在又没地,不用交。”说到这里,又笑道,“说起来,你家得了粮食,沈大牛家交公粮。”桂花婶本来还觉得占了便宜,后来又想到这些粮的来历,以及那一对两千两银子的玉佩,立刻就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了话,急忙打住,怕引起沈秋的伤心事。

沈秋倒是没注意这个,她想的是,税不算重,看来这个国家发展的还不错,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三个男人已经开始动手搬麦子。不一会儿就把七石麦子分装在三两牛车上,剩下的四石也帮着沈秋放到了东厢房里。干完之后简单洗漱了下就准备去镇上。

沈秋本来想跟着去,顺便买些东西回来的,被桂花婶劝住:“你先别急,过几天镇上就有大集,那个时候东西又全又便宜,想买什么等那个时候再买。”

沈秋想想也是,就只说让李守贵捎点盐和猪骨回来。李守贵道,“猪骨头不用买,要两根就成,你要那个干吗?想给小石头补身子的话,买点鸡蛋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