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中国黄埔军校4大美男子 > 第78部分(第1页)

第78部分(第1页)

体会到建国先辈们的艰苦经历。7月4日,美国独立纪念日这一天,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军校西点军校宣告成立。首批学生12人,其中包括后来被称为“西点之父”的西尔韦纳斯·塞那上校,他于1817~1833年任西点军校校长。

西点军校首位总监是乔纳森·威廉姆斯。威廉姆斯是本杰明·弗兰克林的私人秘书,同时他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岸防筑垒工程师。西点最初的课程强调数学、物理、军事工程技术。学生们还被要求精通法语,学习法国军事理论。因为当时拿破仑统帅下的法国军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初创时的西点军校条件异常简陋,第1届毕业学生仅有塞那、约瑟夫·戈登纳·斯威夫特和西蒙·列维3人,他们毕业后都加入了工兵部队。

1812年,约瑟夫·戈登纳·斯威夫特继任西点总监,尽管他当时还兼任工程兵主任,负责修筑纽约城防工事及美国和加拿大的边界布防等事,他依然对学校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他的领导下,西点军校得以在当年的美英战争中保存下来。学校开始扩大规模,增设课程。为了筹集资金,斯威夫特本人曾亲自向银行借贷,以贴补开支。

第二次美英战争结束后,斯威夫特推荐1810年的西点毕业生西尔韦纳斯·塞那出任新总监。塞那为此专程前往欧洲,用两年时间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学校管理经验。他回国时,携带了近1000卷军事和技术书籍,在西点建起了当时美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图书馆。塞那是第一位全职西点校长,他在这个职位上从1817年一直干到1833年,是西点历史上任职最长的校长。塞那继承了斯威夫特的改革精神,西点开设的课程进一步健全起来,制图、语法、历史和地理等课程相继开设。这一时期,西点的标准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背诵每日所学内容,此种做法至今仍在西点军校的一些课程中实行。

塞那学习拿破仑的军事教育思想,认真研究欧洲著名警察富歇的军事训练方法,吸取了法国梅兹军校的办学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西点进行了全面的卓有成效的整顿和改革,明确了军校的办学方针和原则,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制,创建了学生的纪律养成主要靠自我约束的“荣誉制度”,从而奠定了西点军校在美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塞那的另一项改革是直接从毕业学生中聘用教官,许多西点优秀毕业生因此成长为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丹尼斯·哈特·马汉即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马汉于1830年至1871年间在学校担任工程教授,他所教授的课程是西点军校大部分学生必须从事的第一任职。1847年,马汉出版了《前卫、哨所及分遣队勤务》一书,该书立即成为当时美军的标准军事理论范本。美国内战期间,南北双方将领均深受此书的影响,1847年,南方邦联军还专门重版此书。尽管马汉教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西点渡过,他本人实际上也从未在任何正规部队任职,但他的学生评价他的课程是对日后工作最有用处的课程。对于美国军事史而言,马汉教授还有另一个杰出贡献,其子艾尔弗雷德·塞那·马汉对美国及至世界海军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著有关于海权论的著作20余部。

塞那所完善的西点教学体系在1846年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中第一次受到考验。战争期间,西点毕业生脱颖而出,罗伯特·E·李、尤利西斯·S·格兰特、托马斯·J·杰克逊在战场上即以初级军官扬名。参加这场战争的西点生共有523人,其中452人被认为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出色。

19世纪30年代之前的西点军校,是美国惟一一所全国性工程技术学院,它的毕业生不仅在军界有杰出表现,而且在美国工程技术界等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美国相继出现的许多工程技术院校的教授和校长大多来自西点;美国当时开挖的运河,修筑的铁路、桥梁、灯塔和港口也多出自西点生之手。还有塞那任内的西点生最意想不到的一项伟大成就,由一名辍学学生名叫埃德加·爱伦·坡的年轻人完成。爱伦·坡于1831年考入西点军校,此前他在弗吉尼亚莫伦堡当了两年兵,因表现出色升任军士长。爱伦·坡在西点学习期间,其继父突然剥夺了他的继承权,情绪低落的爱伦·坡因违反校规而被开除。但在塞那的鼓励和支持之下,爱伦·坡在校期间即出版了一本诗集,尽管他的许多西点同学并不喜欢他的作品,甚至把他的书丢进了哈迪逊河,但爱伦·坡最后成长为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和现代侦探小说的创始人。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未被中国黄埔军校录取的聂耳,他也曾怀着一颗从军报国之志,但最终没有成为军人,却创作出了不朽的经典之作——新中国的国歌。

塞那在任期间,西点军校的规模维持在250名学生左右,这些学生几乎都要由国会议员提名。这个延续至今的做法,其实也是塞那的创意。因为这样就可以争取到国会的关注和财政支持。但无形之中,这也使西点成了一所名副其实的全国性军校。在19世纪前50年间,西点是美国惟一一所全国性教育机构,这曾经是它的骄傲和力量所在,但到了1861年,内战爆发,西点却因此陷入了空前的痛苦之中。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四分之一的西点毕业生在南方邦联军中任职,其余的则留在了北方联邦军。内战期间,近60场重大战役都是由西点毕业生指挥的,其中54场战役对阵双方的指挥官都是西点同学,其余6场则有其中一方为西点指挥官。如此较量的结果是西点生只输掉了一场战役,其余皆胜。曾任美国陆军部长的南方邦联总统杰弗逊·戴维斯本人是西点生,他最得力的战将罗伯特·E·李将军也是西点优秀生,战争爆发前李将军还曾任西点军校总监(1852年至1855年)。此外,南方名将“石壁”将军杰克逊、皮埃尔·比洛加德、詹姆斯·朗斯特里德、乔治·爱德华·皮克特和约翰·克利福德·潘伯顿也是西点毕业生。与他们对阵厮杀的北方将领尤利西斯·格兰特、乔治·高登·米德、威廉·T·谢尔曼、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同样也曾在哈迪逊河畔的西点学习操练。他们内讧火并,一时间造成了西点军校同学的大分裂,此后和解的过程非常缓慢。近半个世纪之后,西点毕业生、昔日的邦联军将军约瑟夫·威尔勒和菲兹休夫·李,在美西战争中共同指挥了美国军队在古巴的行动,至此,西点同学才能再次融合。

应该说,美国人在对待南北战争的历史问题上还是胸怀宽大的。战争中北军统帅格兰特将军和当时的叛军首领也就是南军统帅李将军同是西点军校的校友,但美国并没有因为这个历史原因而关闭了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历史上的如此同室操戈,与中国现代史上的黄埔军校培养出的国共两党将领,在20世纪上半叶的内战很相似,然而,中国国共两军的融合却颇费周折。

西点军校由于傍山水而建,校园美丽的如同旅游胜地,并随处透出军营的阳刚威武英姿,到处可见装饰的历史荣誉旗帜和大炮。西点军校的古建筑有200多年的历史,几乎和美国同龄。主要建筑物是仿照一所英国哥特式建筑建造的,坐落在河岸边的一个岩坡上。1902年,西点百年校庆,学校开始进行重大整修。整修工程沿用了1840年西点总监理查德·德拉菲尔德所确立的都铎哥特式建筑的古朴风格。以复兴哥特式建筑闻名的建筑师理查德·克拉姆主持修建了学生校舍、塞那殿、泰勒殿、营舍、马厩等部分。所有整修工作所使用的石材均取自西点原址,这种做法也沿用至今。许多美国知名建筑师在西点军校都留有杰作。曾主持设计建造纽约华盛顿拱门的斯坦福特·怀特为西点设计了军官食堂和荣誉殿,荣誉殿专为纪念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西点毕业生和历任西点总监而建。怀特还为西点修建了“战斗纪念碑”,专门祭奠在美国内战中阵亡的西点生。除去1960年部分整修外,今天的西点军校绝大部分地方仍然保存了它百年以前的古朴风格。

今日坐落于哈迪逊河畔的西点军校,既是一所著名的学校,也成了游人必看的佳景去处。到了西点,要想真正领略其全貌,必须去寻访附近的“弗勒特”小道。这条连接4座昔日拱卫哈迪逊河口炮台遗址的小路旁布满坚硬的岩石,岩石上镌刻着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名字:纽约郡、萨拉托加、棕榈滩……只有当你漫步在这条幽静的小路,一边追忆历史,一边欣赏今日的西点美景,你才能真正感悟到西点军校200多年的光辉历程。

西点军校的教育与管理机制很有特色。学校直接受陆军部作战副参谋长领导,在管理上实行董事会体制。校长由一名资深中将担任,一名准将任教务长,一名少将或准将任学生总队长。董事会主要由知名人士组成,如国会参议院与众议院的议员9名,美国总统任命的名流与官员5名(如大法官、律师等)。他们每年聚会一次,审议学校课程计划、政策与设备需求等重大问题,并负责向总统提出建议。

西点军校的师资力量很强,教学水平相当高。600多名教学人员中,包括正副教授70多名。按规定,教授可在西点军校任教30年。学校有13个系,系主任多为上校军衔的教授。各系的师资队伍有相当高的学术造诣,99%为硕士学位,15%为博士学位。学校还特邀社会知名专家任客座教授和讲师,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教学中,西点军校重视采用新技术辅助教学,使军校的课堂教学达到优秀的高水平,尤其在教学技术方面实现了电教一体化。

学校的基础管理设学生队。学生队总队为旅,旅长由学生兼任。旅下辖4个团、12个营和36个连。学校的总队长为现役军官,直接管理学生的军训和生活。团、营、连主官均由学生自己担任。每个团编有一名现役团战术教官及一名参谋人员。一个连约有100~130名学生。女学生也编入学生连和班之中,与男生混合编班,享受同等待遇。

西点军校以严格的入学考试和训练著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03届毕业学生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任西点校长。他提出了“应着眼于不断变化的世界,着眼于复杂的未来,着眼于军事技术和装备的不断现代化”的原则,大大开阔了美国军事教育事业的视野,使美国军事教育实践开始由面向国内问题转向世界性问题,把传统的西点军校带进了现代化的20世纪。

西点军校从成立第一天开始,就把培养第一流的军官作为办校宗旨。从学生的入学选拔开始就严加要求。麦克阿瑟曾这样评价西点的培养目标:“我们需要的是战场上的狮子,要知道由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将战胜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公开招考合格人才,是西点办学的原则之一。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该校每年招生约1400人,基本条件是:凡报考该校的青年,必须是美国公民(除盟军学生外),年龄在17~22岁,身高1.68~1.98米,不论种族、肤色、宗教信仰和性别。但事实上,西点长期坚持收录男性公民,自1976年7月初起,按总统法令规定,才开始招收女学生。首批为119名,90年代增至800余人,占学生总数的1/6。

报考学生必须在高中学习时成绩名列本班前茅,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才能,有所专长和业余爱好,出类拔萃。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要求:“谁要是在中学没有当过班长或者排球队的队长,就不必提出来西点的入学考试申请。”被录取者应具有强健的体质,能参加有关项目的体育比赛。考生在参加考试的前一年,还必须得到美国总统、副总统、参议员、众议员、州长、市长或部队主管的推荐。获得正式报考资格的青年,还必须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大学入学考试。然后,各军种学生入学资格评审委员会从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每年这所严格的军校吸引了许多10多岁的年轻人来报考,但是录取率通常只有1%。在美国,西点军校的考取难度可与哈佛相比拟,有人评论说仅有的区别是:哈佛的考生,富家子弟多了一些;而西点的考生,平民子弟比率大一些。但考上它们之间的任何一座学校,都有着同样的荣耀,同是未来的拔尖人才。军校公开宣言:“谁来到这儿,谁就会知道,他将来可能不会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将为了全民族的伟大事业而献身。”并许诺,经过西点的教育,毕业生肯定能达到重点大学的学历水平。

西点军校学生自入校之日起,就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与筛选,实行优化与淘汰制。这一切是从1843年起就由国会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的,从而保证了学生的高质量。每个学生在考入西点前都要做好被淘汰的思想准备和相应的保证。其父母也应充分保证做好工作,不留后患。实际上,第一学年新生淘汰率为23%,最终能学完4年毕业的学生约占入学总人数的70%左右。2006年度共有861人获得毕业证,占该届入学人数的72%,另外28%的学生未能获得毕业证。从录取到毕业,学校的管理就是法制化,铁面无私。西点军校能够获得崇高的荣誉,能够培养出众多的优秀军事人才,这和它那近乎残酷的训练和高淘汰率分不开。

新学生一入校,首先参观全校风光,体验原校长塞那强烈的荣誉观念和学校的传统精神。西点校园及附属场区位于哈迪逊河上游的高山,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一系列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建筑物为起伏的群山环抱。校园及场区总面积为2500英亩(1英亩=4046.86平方米),连附近政府公地在内共有15974英亩(约6500公亩)。外圈有冬季滑雪场、高尔夫球场、训练与野营区等;内圈主要是校园区,由教学大楼、学生区、运动场与活动中心等组成。整个建筑群以学校的大运动场为中心展开。学校校长的宿舍就坐落在大运动场边上,象征着校长与学生的亲密关系。许多楼群以著名的国家与军事领导人、战略家与教育家命名,显示着国家荣誉与优良传统。在校园区,设置有各种景点、名人纪念碑和塑像。

华盛顿大楼是校区中心和学生队总部所在地。这里有著名的大餐厅兼礼堂,平日放着长条的陈列式餐桌,可同时容纳全校4000名学生就餐。举行重要集会或报告会时,大餐厅则作为礼堂会场使用。由于采用现代装饰与设备,学生可在每个位置听到声音、看到报告人的尊容。学生总部也在华盛顿大楼内。大楼的四周为学生宿舍楼区,一般是两层楼房,建造时间较早,有一半是20世纪60年代后新建的。无论是新楼旧楼,内部都是旅馆式套间与活动区相结合。一般是男学生3人住一间宿舍,女学生两人住一间宿舍。在华盛顿大楼的左翼是各教学系办公室、教室、实验室等。也有一部分教学系分散在学生区附近的泰那尔楼、巴特勒楼、马汉楼中。

西点校园就是一座兵营,学生们都穿着军装。初来乍到的新学生,无不在这里强烈地感受到西点的荣誉和它对国家所承担的责任,无不感到生活在一种追求荣誉、竭尽职责和为国献身的气氛中。新学生进入西点,首先要遵守塞那创建的“荣誉制度”,即“每个学生决不能撒谎、欺骗或盗窃,也不容忍其他人有此类行为”。这是培养学生忠诚、正直的主要方法,其实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