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中外历史是什么 > 第79部分(第1页)

第79部分(第1页)

当拿破仑看到同盟国人要和自己在莱比锡决定时,拿破仑高兴起来,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在拿破仑眼中,无论同盟国人的大炮数量再多,也抵抗不住自己士兵的进攻。于是,在稍微休整后,拿破仑就迫不及待的命令自己部下的六个军一起发动进攻。拿破仑亲至战场,骑着马,冒着枪林弹雨指挥。

但战争一直持续到下午,法军也没有多少进展,拿破仑不得不再投入两个军从侧翼进攻同盟国的阵地。但由于同盟国士兵在这长达五十公里,纵深超过五公里的防线上构筑了大量炮兵阵地,这些阵地上架设的大炮其射程有些远在法军大炮之外,除了这些大炮,同盟国人还修建了大量防骑兵壕,使法军只能逐地逐地的去攻占每一个阵地。而且每攻占一个阵地,法军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些阵地甚至要来回攻占好几次。战斗进行到傍晚,仍未分胜负。这时法军已损失了2万多人,剩下的军队也都精疲力尽,于是,双方在战场上宿营休息。

第二天一早,双方拉开架势又继续战斗。就这样,双方在距离莱比锡十公里的阵地上展开一场为期一个星期的拉锯战,直到拿破仑把11个军全部投入战场,战争的形式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法军的伤亡已经超过十万人,这样的伤亡让拿破仑不可接受!

更让拿破仑气愤的是,欧仁指挥的‘易北军团’也在进攻慕尼黑的战斗中也受挫。虽然整个同盟国在慕尼黑只有八万人,但也同样构筑了漫长的步炮阵地,使得‘易北军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对于这样的战况,拿破仑实在弄不明白,其战后,一个研究这场战争的中国人给出了这样的理由。“如果说同盟国的财力和大炮是决定这两场会战的一个因数外,那么法军革命的号角更让莱茵同盟的贵族担心,使得他们不得不拼死保住自己这一块净土。”

对于这样的解释,拿破仑是不可能接受的,在他看来,自己输就输在大炮的射程上,要是自己的部队也装备同样性能优良的中国大炮,那么攻占莱比锡和慕尼黑将轻而易举!然而,实现就是现实,经过一个月的苦战,拿破仑和他的四十万大军在伤亡超过三十万人后不得不开始撤离同盟国,而此时,其兵力已经达到三十万的同盟国顺势发动反击,迪罗克元帅在撤退中阵亡,使拿破仑倍受打击。面对拿破仑的失败,他的亲妹夫那不勒斯国王缪拉也开始背叛他,西班牙人拒绝英国人停战的建议,在西班牙,他的哥哥西班牙国王约瑟夫已被西班牙起义者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法军在荷兰的权力也在开始动摇。更让拿破仑郁闷的是,法国国内到处是一片反对战争的呼声。

1814年2月初,只有两万多的法军撤退到法国东部边境,而跟随在他们身后的几十万同盟国军队开始越过莱茵河,并把炮弹射向法国的大地。虽然这个时候拿破仑想到谈判,但他给出的条件让整个同盟国都不可接受。于是,三十万同盟国大军兵分三路全部渡过莱茵河开始向巴黎进军,拿破仑迅速组建起一支十万人的新军,这些新军大部分是些乳臭未干的孩子。2月18日,同盟国的中路大军在法军的集中地夏龙和法军进行决战,由于法军在战前准备非常不充分,虽然在战争中他们异常勇敢,拿破仑的指挥也非常高明,但随着战争的持续,越来越多的同盟国军队涌向这里,十万新组建的法军几乎全军覆没,同盟国也付出伤亡8万余人的代价!拿破仑在其卫兵的保护下逃跑。

同盟军在攻占夏龙后,又马不停蹄的挥兵巴黎,3月10日,十万同盟军开始对巴黎发动进攻,巴黎守军经过几个小时的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于下午5时宣布投降。而在枫丹白露的拿破仑在得知巴黎郊区发生了战斗,马尔蒙元帅同敌人进行了谈判,准备率军撤离首都,拿破仑勃然大怒,发疯似地吼道:“所有的人都成了无头苍蝇!快走,应当到巴黎去!只要我不在,人们总是干出蠢事来!多卑鄙的行为啊!竟然投降了!晚了4小时啊!要是我早到4小时,一切都可以得救!”狂怒之后,他又很快恢复了往日的镇定自若,他命科兰古立即前往巴黎,与联军议和,以拖延时间,自己则迅速地把留在同盟军后方的所有军队调集前来,对巴黎进行大胆的一击。他相信只要科兰古的谈判使同盟军在三四天以内不采取任何决定性的政治措施,他还是可以拯救巴黎的。

对于拿破仑的政治伎俩,同盟国看得非常清楚,但由于在巴黎的军事行动刚刚结束,一切都还未稳定下来,于是也答应开始谈判。就这样一个双方都不愿意真心的谈判,在三天后,当拿破仑收集起的三万大军出现在巴黎郊区时,一场巴黎保卫战再次在巴黎上演。由于拿破仑的巨大威望,巴黎城内的法国人也积极响应,八万同盟军竟然被法国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虽然法国人有内应,但战争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多大悬念,拿破仑在损失了三万大军后不得不退到枫丹白露宫,同盟军顺势包围这里,虽然上千名近卫军誓死保卫他们的皇帝陛下,但失败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看着失败将至,拿破仑饮毒自杀身亡!科兰古和拿破仑身边的多位元帅也纷纷战死。

拿破仑的死亡,一下子让正在准备和同盟国谈判的马尔蒙陷入极大被动当中,在巴黎和其他法国所有城市,爆发了大规模反对同盟国的游行和起义,谈判已经不再可能。同盟国政府在知道拿破仑死亡后,也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命令在法国剩余的二十五万大军,除留五万大军驻守巴黎外,其他的兵分两路,一路向西去镇压各路法国人的起义;一路向南去进攻马塞,准备从根本上控制整个法国。此时的同盟国,在成功收复莱茵河西岸的失地后,已经坚信他们能够从根本上占领整个法国,于是,一场历时三个月的法国保卫战由此拉开帷幕。

和同盟国一样,奥地利在中俄战争后,也涌入大量华沙和俄罗斯贵族,他们同样为奥地利带来了众多人口和巨额财富,使得奥地利在多瑙河发动的战争进行得异常顺利,到1814年4月,十五万奥地利军队在中国人的武器、情报支持下和损失五万余人后,其西路三万大军顺利到达希腊雅典,而东路七万大军距离君士坦丁堡也只有一步之谣。奥地利为顺利攻占君士坦丁堡,把奥斯曼人彻底赶出欧洲,奥地利再次从中国人手中购买大量原俄罗斯在黑海的舰队,并向君士坦丁堡赠兵二十万!于是,整个四月,双方以君士坦丁堡为战场中心,展开决战。一时间,双方投入总兵力超过五十万,奥地利人利用大炮射程远的优势,对君士坦丁堡展开一街一巷的争夺,终于,到4月30日,奥斯曼在连续损失三十万大军后不得不放弃君士坦丁堡,而奥地利也为占领整个奥斯曼欧洲领土付出阵亡二十五万人的巨大代价!

这样的结局,使战争双方都无力再战。奥地利在成功攻占奥斯曼欧洲领土后,已经没有了继续东进的打算,只是对意大利产生了兴趣,而奥斯曼在损失几十万人后,目前还无能力发动反攻。面对这样的局面,朱涛决定去扫除自己在亚洲大陆的最后一个障碍——奥斯曼帝国。

1814年5月初,趁奥斯曼还没恢复过来,第一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各两个军以及山地师,在一部大西洋和印度洋舰队的配合下,从黑海沿岸、高加索山和原波斯边境共22万大军发动对奥斯曼的战争,在阿拉伯半岛经营多年的方世玉也发动起义。在中国军队的突然进攻面前,在安那托利亚的奥斯曼军队纷纷溃败,到6月中旬,整个安那托利亚被中国军队占领,马赫穆德二世带着他的伤兵和几百万奥斯曼人被驱逐到大马士革。一个星期后,大马士革也陷落,气急败坏的马赫穆德二世不得不放弃整个安那托利亚和阿拉伯半岛,逃到开罗。马赫穆德二世和他的几百万臣民来到埃及后,并没有受到埃及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的欢迎,穆罕默德·阿里作为一名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对于马赫穆德二世的到来没有给任何好脸色,他清楚的知道,如果自己收留了马赫穆德二世,那么自己很可能成为中国攻击的借口。于是,马赫穆德二世被穆罕默德·阿里客气的请出埃及。实在无路可去的马赫穆德二世带着他的臣民只好继续向西到达的黎波里才站住脚跟。

从1812年6月到1814年6月,短短两年间,朱涛把他帝国梦再一次做大,由于中华商船队已经被拍卖,在这两年战争中的所有移民全部由民间商人承包,这为中国商人的原始资本积累带来了巨大财富,也间接推动了国内的经济繁荣。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山不容二虎

1814年6月,同盟国几乎平定了法国各地的叛乱,但同时也付出伤亡超过十万余人的代价,而法国更有三百多万人不是战死就是饿死,多年的战争已经使整个法国一贫如洗,粮食产量严重不能满足需要,昔日的法兰西帝国如今已经日落西山。而同盟国在征服整个法国后,顺利占领巴达维亚和中立国瑞士。而奥地利虽然在征服奥斯曼的过程中使整个军队的数量下降到不足十万!眼见同盟国占领瑞士后,奥地利皇帝再也坐不住了,他一边派遣五万大军直接到达伊利里亚,准备占领意大利王国,同时,一边在国内组建新军,试图在征服亚平宁半岛的行动中占得先机。

面对奥地利皇帝的野心,同盟国也不甘示弱,指挥在瑞士和法国马塞的六万大军直接攻占热那亚和米兰,7月3日,米兰陷落。于是,双方共同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罗马教皇身上,试图控制教皇,以达到号令各地的目的。虽然此时的罗马教皇已经名存实亡,但控制罗马仍然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

为尽快控制罗马,奥地利皇帝命令自己不多的几艘战舰横渡亚得里亚海,直接在罗马北部登陆,试图横过亚平宁半岛直达罗马。而同盟国的军队和其援军则在亚平宁半岛南部海岸展开激烈战斗,希望能够尽快赶到奥地利人前面到达罗马。

7月12日,双方几乎同时到达罗马郊区,在还没有见到教皇的影子前,两军就接上火,一场战争就此展开,没多久,战火就烧到罗马城。几乎以此同时,两国为顺利控制罗马,除在罗马城进行外,双方还把摩德纳作为控制目标。摩德纳作为亚平宁半岛北部咽喉要地,一直以来是攻占整个亚平宁半岛的门户,在双方看来,只要控制了摩德纳,以对方不多的几艘战舰是根本支撑不了在罗马的军事行动。于是,当罗马的战火烧了三天后,摩德纳转而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双方为了争取胜利,都在以自己最大的后勤补给能力向摩德纳调用援军,到7月底,双方投入摩德纳战役的人数已经超过百万!两国刚刚好转的财政和人力在这里都受到巨大损失。当战争进行到8月初,战争双方早已经杀红了眼,似乎忘记了他们的目的是控制罗马,而不是占领摩德纳,同盟国和奥地利几乎不顾一切的把自己的所有力量都投入到摩德纳的争夺之中。在这样的争夺战中,摩德纳已经找不到一间完整的房屋,一棵完好的大树,而战争好象永远也没有结果,到8月底,当双方都筋疲力尽时,才想到也许做到谈判桌前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事情已经发生,双方已经阵亡的七十多万军人再也不可能活着从战场上走下来。以至于后世的欧洲人在评价这场战争时,只用了两个字‘愚蠢’!

同盟国和奥地利使英国人计划联合两国共同抗击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于是,英国人只好退而求其次,拉上西班牙和葡萄牙,希望他们能在自己面前抵挡上一阵。但整个欧洲的大局势已经不可改变,同盟国和奥地利不顾一切的战争,使他们都开始面临法国人一样的处境。国内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大量男人成为烈士战死在沙场上,两国的劳动力已经严重不足。本来在摩德纳战争前,多年的征战已经使两国不堪重负,而今稍微好转的形式由于摩德纳决战而完全葬送,用英国首相坎宁的话说就是:“给我十万大军,我将横扫整个欧洲”!

虽然战争双方此时都意识到战已经很难再打下去,但双方都不想就此罢手,让就到眼前的胜利果实拱手送人,而只是把谈判看成一个换取时间的工具。于是,半个月后,双方再各自集中了三十万大军后又开始在摩德纳展开撕杀。战争再次往后延伸了一个月,到10月12日,同盟国终于在摩德纳取得了胜利,他们在损失了十三万人后,把奥地利人赶了回去。摩德纳战役一结束,获得胜利的同盟国就立即向罗马进军,新的征争又将开始……

面对欧洲的局势,看着国内换届的临近,朱涛和张伟决定率先替下届政府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于是,到10月初,在朱涛的命令下,第二方面军、第一方面军两个军、第三方面军一个军、两个骑兵师和山地师,共41万大军从与同盟国和奥地利两国的边境线上同时发动进攻,由于遭到突然袭击,两国来不及准备,更谈不上联合,加上在摩德纳战争中双方损失巨大,在中国军队四十万大军的直接打击下,根本不可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到10月底,莱比锡和维也纳双双陷落,两国皇帝和主要政府官员都成为阶下囚,无数难民也争先恐后的朝西涌去。对于来不及逃跑而被俘获的两国人,都被热气球运到哥本哈根或者黑海沿岸,然后一船船运到吉夏港放逐。

由于两国政府做了阶下囚,使得朱涛的军事行动比预想的要顺利得多。随着战争的顺利进行,整个欧洲大陆上除了逃难的人群,已经见不到抵抗,甚至是小规模的抵抗。四十一万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战争已经彻底演变成一场清剿残余势力的武装冲突。到1814年12月底,整个莱茵同盟、奥地利、法国和亚平宁半岛全部被踩到中国军人的脚下。

此时的英国首先坎宁面对中国人在欧洲的进攻,识趣的把在地中海的英国舰队和在西班牙、葡萄牙的英国陆军撤走,和他们一起离开的还有无数欧洲贵族,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欧洲人选择横渡地中海,直接到非洲,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总不至于把战火烧到非洲吧!

1815年1月初,在西班牙边境上的二十万大军开始发动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仅仅一个月,就占领两国全境,自此,中国军队在欧洲大陆上的战争全部结束。与此同时,在大西洋舰队的帮助下,中国陆军开始攻占冰岛、格陵兰岛、撒丁王国、西西里王国和其他一些地中海岛屿,到1812年1月15日战争结束。

此后的1815年,中国人在欧洲大陆只做两件事情,迁出当地人,移民中国人到欧洲!而在遥远的非洲,在中国政府的安排下,中国政府把南非的边境线向北推到南纬20度,近五十万黑人则被朱涛迁到南纬20度以北居住,分别在东西海岸成立两个国家。

到1816年,经过20年的努力,中华共和国面积达到12166万平方公里(全球陆地面积为亿平方公里),含亚洲、欧洲(除英国)、美洲、大洋州和南极洲全部,再加南纬20度以南的非洲。为顺利控制非洲,中国政府在1816年分别在非洲咋得湖修建中国城,在吉布提修建扣东城,在直布罗陀修建望北城,在南纬20度的非洲海岸边分别修建西部的临非城和东部的华夏城,当然,在塞内加尔的吉夏港也得以保留,根据规划,每城的面积为万平方公里,人口在三十万到五十万不等。10年后,到1825年,世界人口为5亿,中国人口超过4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