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之大民国免费阅读 > 第67部分(第1页)

第67部分(第1页)

赵书礼点点头道:“可是我们有合适的老师吗,你打算怎么做,聘请外国人吗。”

朱霖遥遥头道:“不用,就用我们自己人,我亲自筹办,让钱昌祚负责技术好了。还有一件事,我想派遣一批技术人才到美国去深造,不知道司令意下如何呢。”

“这个我没有意见,不过你打算派到那个学校去呢。”

“我打算派到麻省理工学院,我已经跟校方联系好了,他们答应我们每年可以派十名学生。但是不光是去学校,我还跟柯克斯与克莱敏飞机厂商量好了,进行技术合作,可以派我们的人到他们的工厂去实习,毕竟那里的设备比我们这里的要好很多,而且经常还能得到美国最新的工艺。”朱霖在美国的时候曾经在柯克斯与克莱敏飞机厂工作过,跟这个工厂的管理层比较熟。

这个想法是不错,赵书礼点头支持。

但朱霖又道:“但是经费是个问题!”

原来是要钱的,赵书礼问道:“大概需要多少?”

“每年恐怕要一百万美元,美国人胃口有些大,不过他们答应跟我们合作研发的技术可以共享,所以我觉得还是比较划算的,毕竟他们的技术能力是无价的。”

“没问题!但是——”赵书礼爽快的答应了,对于飞机制造这样的尖端技术,他的支持向来是不遗余力的。

但赵书礼还提了个要求:“但是你必须保证能让塞北完全的掌握航空工业,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发动机我们必须自己有生产能力!必要的时候可以扩大跟美国其他公司的合作,甚至不限于美国公司,什么德国公司,法国公司,英国公司也都可以合作吗,利用全球智力发展我们的技术吗,知识无国界啊。我还可以答应你,经费最多我可以出到300万美元,并且如果有特别需要还可以追加。”

赵书礼十分坚定的道,因为他知道后世的中国受制于发动机问题,国产飞机始终依赖俄罗斯。

朱霖同样坚定的道:“如此就谢过司令了。至于您说额发动机,我想应该没什么问题,发动机也不是什么难题啊!”原来此时的飞机技术还是发展阶段,专业的航空发动机也不过出现了十几年,每年都有新的技术面世,朱霖对此有信心。

一百一十四节 视察(2)

答应了朱霖的所有要求后,赵书礼离开了飞机厂,然后北上到了包头,他的主要目的是视察这里的一个外资工厂。

塞北的外资工厂其实并不多,当年去美国拉过来的大部分投资意向都黄了,后来是自己垫资购买了那些设备,同时说服相关企业派遣技术人员帮助塞北的企业,其实这些都是他意料之中甚至是有意为之的,他并不希望工业被美国人掌控了。

但最终还是有那么几家他们有实力在危机中还在中国投资,约翰迪尔就是其中一家。

他们到塞北建立了拖拉机工厂后,还在赵书礼的牵线下,获得了一个帮助苏联建立三个大型拖拉机工厂的生意,作为回报他们必须帮赵书礼也建立一个国营的拖拉机工厂,并且转让相关的技术。

此时他们的工厂虽然还没有完工,但是已经有一个车间架起来了,相关机器也安装完成,并且开始试生产一款他们很完善的产品。约翰迪尔还是一家非常重视研发的企业,在生产车间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时候,他们的研发中心已经建立起来了,不过赵书礼给他们出资了一半,要求这里的技术成果要跟塞北共享,并且致力于培养中国技术人员。

约翰迪尔如此帮忙不是没有原因的,就在他们还没有建立车间的时候,除了介绍苏联生意给他们外,赵书礼还给了他们一份大礼,委托他们帮忙设计一款坦克。并且答应坦克设计出来后,立即向他们工厂订购一千台。能够加入一个国家的军工采购计划,这是发财的不二法门,约翰迪尔怎么能够不动心。

此时赵书礼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查看坦克设计进程的。

赵书礼向厂方提出要求后,他们非常积极的配合,技术人员拿过来一大叠的图纸,同时热心认真的给赵书礼讲解着,赵书礼边听边点头,其实事实是这丫根本不懂工业机械,最后实在不想装了,打断了技术人员。

“你直接告诉我坦克有多重好了!”

“15吨!”

赵书礼还是没有概念,但是他认为重型坦克比轻型坦克更厉害,于是又问道:“那么日本的坦克有多重?”

技术人员想了想道:“根据外界公开的资料,日本有一款9吨多重的坦克,据说灵活性能很不错。”

自己的坦克比日本坦克强就好。

“所有技术都是你们研发的吗?”赵书礼又问道,他知道坦克跟拖拉机有联系,但是傻子也知道肯定有区别,起码坦克不能种地,因此他有些感慨这些生产拖拉机的技术人员,竟然在坦克领域这么擅长,刚刚起步就能盖过日本技术。

技术人员有些奇怪,但是仍然老老实实回到:“这怎么可能,我们以前可没有生产过坦克,主要技术我们是从美国克里斯蒂坦克工厂引进的技术,当然我们也做了一些改进,使用我们公司最新式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对传动和链轨也做了一些改进,速度更快。”

克里斯蒂是一个人名,也是一个名人,他是一个工程师,设计出了著名的克里斯蒂坦克,但是他的工厂这几年生产的坦克不过是个位数的,因此当赵书礼物质所谓的抛出了一千辆坦克的订单许诺后,就知道约翰迪尔为什么这么重视了。

赵书礼还是比较满意约翰迪尔的设计的,从拖拉机厂离开后,又看了看其他地方。

跟鄂尔多斯一样,现在的包头也是个大工地,虽然兵工产业多在鄂尔多斯,但是包头本身就比鄂尔多斯有优势,不管是历史上的积累还是交通都比鄂尔多斯更适合发展。包头的基建是塞北各城市中最好的,并且有铁路可以通到天津,传统的商业优势继续扩大,商业规模在塞北各城市中居第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