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陈郡谢氏字辈 > 第16节(第1页)

第16节(第1页)

&esp;&esp;谢妩姜将这一切收入眼中,藏于袖中的手不由攒紧。她从来没有把谢秋姜放在眼里过,这一刻,却由不得她如此放松了。

&esp;&esp;她不明白王恭为什么对这个黄毛丫头另眼相待,却不对她这个即将议亲的妻子假以辞色。他从进殿开始,仿佛就没有正眼看过她一眼,这让心高气傲的她实在难以接受。

&esp;&esp;礼毕后,宾客纷纷散去。

&esp;&esp;青鸾和锦书一左一右扶着秋姜走出殿堂,锦书喜悦道:“娘子何时识得王子封?此等贵人为娘子祝贺抚琴,又亲自为娘子赐字,娘子要名扬万里了。”

&esp;&esp;身边另一个嘴快的小丫鬟惊叹道:“王先生姿容甚美,是阿桃平生仅见,真乃神仙中人,叫人心旷神怡,见之忘俗。”

&esp;&esp;时人热衷于美,对美貌英俊的男子多加追捧,像这样面对面的赞赏是很常见的。

&esp;&esp;昔年王恭借刀杀人

&esp;&esp;025借刀杀人

&esp;&esp;写完字帖,秋姜让锦书收起墨宝,又拿了刚刚置办的佐伯纸来看。孙桃在一旁道:“这纸虽好,却不如麻纸坚韧洁白,也不如银光纸华贵亮丽。”

&esp;&esp;锦书忍不住道:“七娘子还没有纸呢。昨日奴婢从西池路过,望见她用麦秸沾湿了在石舫上书写,真是可怜。”

&esp;&esp;秋姜皱眉道:“为何无纸?祖母分发时,不是也给了她百余张吗?”虽不及几个嫡女多,也不至于在石头上书写练字吧?

&esp;&esp;锦书轻叹,声音低落:“纸张到了五娘子手里,哪里还有多余的给她?纵使五娘子不喜欢练字,哪怕浪费了,也不会分给她分毫。”

&esp;&esp;秋姜听不下去了,吩咐孙桃:“去取五百佐伯纸予她。”

&esp;&esp;孙桃答应了声便去了。

&esp;&esp;过了片刻,谢妩姜却带着谢云姜一道来看她。二人今日衣衫亮丽,发髻新颖,一看便是精心装扮过的。

&esp;&esp;秋姜不知她们来意,料想不是好事,脸上却不动声色,唤锦书去备茶。谢妩姜却道:“不了,我与五妹来此,是邀三妹一同出行的。”

&esp;&esp;她的笑容舒缓典雅,叫人生不出丝毫恶感。秋姜却知之甚详,心里多有提防。

&esp;&esp;谢妩姜见她不应,笑道:“东市的‘新颜肆’新进了一批朱钗首饰,三妹妹不与我们一道去看看?”

&esp;&esp;秋姜略一思索,应道:“我若不去,不是不给长姊面子?”

&esp;&esp;她们乘了牛车,不刻便到了东市。此刻时候尚早,早街鼓声刚响,坊门初开,人流还不算多。秋姜见路边的食肆有卖芝麻胡饼的,便让锦书下车去买了个。这饼烙地金黄酥脆,一口咬下香气扑鼻。

&esp;&esp;谢云姜见她吃得香,讥笑道:“有什么好吃的,还弄得满手流油。”

&esp;&esp;秋姜懒得理会她,三下五除二解决了饼,肚子才饱了些。到了坊内,牛车停下,丫鬟婆子在外打起垂帘和帐幔,三人依次而下。

&esp;&esp;这是一处依河而建的坊市,几座拱桥建在河上,岸边绿柳成荫,朝阳下垂下无数碧玉般的丝绦。河面上有轻舟荡漾,浣衣的小姑曼声歌唱。

&esp;&esp;过了头面典故

&esp;&esp;026头面典故

&esp;&esp;彭城县主下了牛车,有丫鬟过来为她披上大氅:“三月初,天气还是冷的,县主小心着凉。”

&esp;&esp;彭城县主不耐,自顾自解了丢给她。这大氅是双层夹棉的,略厚重,那婢子没拿稳,趔趄了几步就要摔倒,幸得身后有人扶住了她。

&esp;&esp;婢子连忙躬身道谢。

&esp;&esp;元梓桐懊恨她在外面丢人现眼,抬头正要发怒,却见来人眉眼含笑,静静地注视着她——竟是熟人。

&esp;&esp;她怔了一怔,面色羞红,躬身行礼:“多日未见,君侯安好?”

&esp;&esp;“承蒙县主照拂,仲德兄不弃,晔宾至如归。”

&esp;&esp;元梓桐笑道:“那日阿九莽撞,连累贵人同陷囹圄,阿九心中惭愧,幸得兄长相救。听闻这些日子君侯在兄长府上暂歇,兄长与君侯一见如故,甚是投缘,阿九宽慰。”

&esp;&esp;元晔道:“多亏仲德兄搭救。”

&esp;&esp;后来又寒暄了两句,元梓桐借口又问他来这里做什么,元晔说闲暇闲逛,她便开口邀他同行。元晔欣然应允。

&esp;&esp;元梓桐心里念着那副头面,正有在他面前显示之意,只望他赞一声。很快便到了新颜肆,入了堂内,掌柜却在招呼旁人,满脸堆笑。看背影,那人约莫是一个贵族少女,身量高挑,削肩纤腰,身着靛蓝色冰绢覆纱曳地裙,头上挽着凌虚髻。发饰虽然素雅,却是左右一对镶红宝石悬珠免金钗。这悬珠又称“明月珠”,夜间能发光,产量甚少,很是珍贵。

&esp;&esp;元梓桐道:“周叟,那日我要的头面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