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杀手13地狱之泪电影 > 第二章 西雅图计划(第1页)

第二章 西雅图计划(第1页)

&esp;&esp;我的本名叫陈隶,现在正在美国从事秘密研究,所处位置临近东太平洋沿岸,是在靠近加拿大边界的一个偏僻小镇地下50公尺处,这里是美国国防部主导的科技战略发展计划(dpsts)的总部。也因为基地所在位置深入地底,当核战爆发时,基地的结构幸运地没有受到太大损伤,人员也基本全部都安全,更因为事先有了丰富的食物、饮水和资源的储备,所以一年多以来我们的生活和研究一切如常,但是地面上的大多数人们就远远没有这么幸运了。

&esp;&esp;记得2025那年我刚满24岁,很幸运地拿到麻省理工大学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学位,因为曾经跳级读大学,又遇到了好老师的关係,才能让我比别人缩短了几年的求学时间。张金全教授是我的指导老师,也是道地的台湾人,在麻省理工大学任教了20馀年之后,终于独自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我也是他收的唯一一位台湾学生。回去服完4个月替代兵役后,就在张教授举荐之下,我来到美国参与了这个研究计划。

&esp;&esp;计画构想来自于被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的2021年,虽然疫情在我毕业那年基本上已经消失无踪了,但是以六眼联盟(svey)、亚洲民主国家和欧盟为主的民主阵营共同组成了民主联盟,准备和独裁专制国家相抗衡;专制政体的中国也不甘示弱,联合了俄罗斯、北朝鲜、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共同组成轴心联盟,挑明和民主联盟之间欲进行长期对抗。两大阵营之间不断调高关税,筑起了贸易壁垒,逐渐减少官方与民间的交流,并扩大管制战略物资出口,冷战的氛围随着时间愈加浓厚。

&esp;&esp;2026年初,美国纠集了英国、加拿大、澳洲、纽西兰、日本、德国、法国、韩国、台湾、印度和以色列等国的人材与资金,共同成立了dpsts计划,又称为西雅图计划。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要研究开发出时光机,并将其作为可实际运用的未来科技。台湾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吃重,因为台湾的半导体公司所生產的最新一奈米製程晶片和超级电脑记忆体独步全球,也成为台湾政府管制出口的重要战略物资,如果没有台湾加入,各国要取得最先进的半导体晶片和记忆体也颇有难度。尤其冷战中的主要假想敌是中国,台湾被拉拢与中国相抗衡,虽然国家地位仍然未被确立,但是因为和中国的民族性最接近,且使用相同语言,是最瞭解中国想法的国家,因此被极度重视并邀请加入计画中。美国政府认为时光机器的研究极具有战略意义,和二战时期的曼哈顿计画研究原子弹一样,必须由民主阵营首先开发成功才行,因此动用大量资源和人力去促成,这也是它极受保密以及我会在此的原因。

&esp;&esp;研究团队的成员都是各国的顶尖物理人才,我们自从2026年初加入计划后,就一直待在美加边境的地下基地中辛勤地工作,由于之前美国大学就有一些研究基础,加上人才、资金都充足的情况下,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成功的契机。简单来说,如果人类要穿越时空,最有可能的方法就是坐在类似于车子的载人器具内部,人与载具连接成为一体,然后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行进。以现今的技术而言,推动葡萄糖大小的分子接近于光速行进勉强可行,但推动一辆载人的器具就有难度了。所幸这不是唯一的方法,研究发现只要让器具以接近光的速度旋转,也可能会成功,但人体则会因承受不住离心力的衝击而支离破碎了。

&esp;&esp;这样的难题终于在2029年被克服,我们建造了内外两层的时光机器球型本体,外层以核动力驱动,使其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旋转,旋转运动的难度比直线运动小得多。人坐在内层中,内层悬浮于中空的外层,必须尽量保持不旋转,又能维持悬浮力量,不致与高速旋转的外层碰撞,这牵涉复杂的万有引力作用。当外层旋转时,内层坐室必须同时开动极大的能量释放,才能与之抗衡并保证人员的安全。能量来源于所建造的超级电容器,必须储满99%以上的能量,才能够一次性地完全释放能量,以期达到可能穿梭时空的目的。也就是说,这是一张单程车票,有去无回,要从过去或未来再回到现在,必须在那个时空也有类似的设施和能量储备才行,如果是去到了未来,要再回来的机率应该很高,但若回到的是过去,受限于人类的科技水平,要再回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了。

&esp;&esp;推动时空穿梭所需要的能量极大,要旋转外层,用核能勉强办得到,但要维持内层的引力拉锯,就远远不是核能可以解决了。我们虽然建造了超级电容器用以储能,但储存过程却过于缓慢,经计算约需要10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储满99%,提供一次性的能量释放,整个研究工作也在此遇到了极大瓶颈无法突破。

&esp;&esp;皇天不负苦心人,一次偶发事件大大改变我们的命运。2031年4月17日,日本北海道外海发生了芮氏规模7。6的强烈地震,地震威力连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西岸都能感受到极大摇晃。我们发现超级电容器被一次性地储存了5%左右的能量,这已经是史无前例的进度了,后来证实地震时產生的大大小小的地震波对于储能甚有帮助,如果有接连不断的地震波產生,就可以将其引导进入超级电容器中,若每年能发生这种规模的地震一次,不用20年时间便可能成功。只是地震须具有一定规模,最好在芮氏规模7以上,太小规模的地震引不起任何作用。往后的一年时间,我们积极在太平洋主要地震带上布置了地震探测和输能设备,希望能更有效率地促使能量的转移。只是成效未如预期,在那次强烈地震过后,能量似乎受到极大的释放,地球从此安静了许多,在核战爆发前,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屈指可数,超级电容器的储能状态也一直不理想,直到战争爆发后才见到显着的进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