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梁启超传记800字 > 第21部分(第1页)

第21部分(第1页)

梁启超之丧,海内外痛悼,佛堂均为祭联、哀章所布满,梁启超“正气永不死,宏篇老更成”。会场为喑呜之声笼罩,咸为所黯然。

冯玉祥联:矢志移山亦艰苦,大才如海更纵横。

熊希龄联:十余年患难深交,有同骨肉,舍时去何先,著书未完难瞑目;

数小时行程迟迟,莫接声容,悲余来已晚,扶棺一痛更伤心。

张东荪联:本方寸间不容已愿轮,为先哲后哲续干灯,学通中外古今,言满天下,名满天下,智过于师,万口争传大王路。

是历史上有关系人物,更升平津平张三世,身阅坏空成住,知惟春秋,罪惟春秋,泣尽心血,一生肯作宁馨儿。

蔡元培联: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

宣传欧化,也作成就出光辉。

杨杏佛联:文开白话先河,自有勋劳垂学史;

致以青苗一派,终怜凭藉误英雄。

杨度联:事业本寻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丁文江联:思想随时代而变,一瞑更何之,平生自任仔肩,政绩仅追刘正宇。

文章得风气之先,百身嗟莫赎,少日酬知宣室,声名突过贾长沙。

梁启超一生纵横,以龙卧虎跳之才,建震天动地之业,“变法蒙难,任维新之先觉”,“倒袁讨张,成革命之元勋”,“退隐析津,杜门著述,雅怀高致,操、莽之军阀曾不得而污之焉”,“整理国故,扶大雅之轮,扬抑古人,秉阳秋之笔”,“《饮冰》一集,万本万遍,传诵国人,雅俗共赏,得其余沥以弋鸿名而张骚坛者,比比皆是也。” 爱国之英魂,永垂不朽!

王桂荃在梁启超去世后,竭尽所能,勇敢地支撑起了梁家这个大家庭。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梁家被迫分开,寻求生存的空间,王夫人带着思宁和思礼住在天津,孤独寂寞笼罩在王桂荃这个老人身上,她整日与小猫相伴,祝愿着远方儿女们平安幸福,在全家团聚的期待中消磨着最后时光。

1941年抗战胜利后,王夫人移居北京西单手帕胡同,梁家终于再次团聚,开始了王夫人一生中最为幸福的美好时光。然而,命运多舛,豁达、乐观、坚忍不拔的老人在建国后却遭遇了“文化大革命”,在“保皇党梁启超的老婆”的“高帽”下,王夫人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下再也无法站起来了。1968年,王夫人怀着对家庭幸福生活的无限眷恋、莫名的困惑和痛苦离开了这个让她迷茫的世界。

梁思顺,这个梁家最大的孩子,在父亲去世后,担起了照顾弟妹的重任。他自幼受父亲教读,文学修养甚高,著有《艺蘅馆词选》,对诗词、音乐都有很高的造诣。

梁思成,梁家长子,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成长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与夫人林徽因一起领导清华大学营建系部分师生,成功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并参与首都人民纪念碑的设计,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永,二子,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主持山东章丘龙山镇和河南安阳后冈、西北冈鞥重要发掘,并首先确定了仰韶、龙山和商文化之间的相对年代,是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者,对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梁思忠,三子,美国西点军校的高材生,曾任蔡廷锴的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在上海大场战役对日作战时阵亡。

梁思庄,二女,获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基尔大学文学学位,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是

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四子,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曾参与中国科学院经济所编写《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位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懿,三女,在燕京大学学医,参与过“一二九运动”,先后出任山东省妇联主席和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长期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是全国政协委员。

梁思宁,四女,1940年参加新四军,是一位老革命家。陈毅元帅曾经戏言道:“我手下有两名特殊的兵,一个是梁启超的女儿,一个是章太炎的儿子。”

梁思礼,五子,留学美国,获硕士、博士学位,建国后回到祖国,从事火箭研究。是我国自行设计第一个地对地导弹、导弹核武器、远程液体火箭、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负责人之一,副总设计师。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的学术带头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

清末明初,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之时,英雄辈出。一大批知识分子在这时叱咤风云,活跃于政治舞台和思想舞台的前沿,催动着中国两千年来停滞僵化、饱受屈辱的社会,他们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文化,“学术救国”、“文化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主题。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梁启超的高瞻远瞩,使之成为了灿烂群星中最为耀眼的一颗。

夜到了,天黑了,可是梁启超来了。

这时一位极为独特而又极为杰出的人物,他丰富的经历,他的高风亮节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是一位成就斐然的学者,在历史、文学、报业、图书、教育、财政等等许多方面都有较深造诣,甚至还有农学,是许多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成就让国内的学者都望其项背,他的任何一项成就都足以使一个人功成名就,在历史上渲染出美妙的一页。

他博学多才,而且是爱国和救国的典范,他漂泊海外数十年,每时每刻都在祖国的前途勾画蓝图。戊戌维新时期,他“舍身救国”,他变法、讨袁、反专制、倡民权,他以文字救国,一生写下的著述,无人望其项背,“占古今中外著作家之第一位”,“先生之著述,既能有一千说百万字之多,其价值又极重,则确为‘世界第一之博学家’无疑。”

梁启超是中国最早发起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之一,他以其独特的文字手笔影响着中国一代代青年知识分子,他的文章为每一个接近于饥渴的青年人提供了新的学习和生活的途径, 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青年运动的先锋。他对中国的影响深远而且无可限量。

梁启超带着他的思想离开了,然而播下的种子却仍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中国大地上到处还绽放着他的思想精神之花。

阴霾已经散去,天重新亮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