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梁启超传记800字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场哄闹会议,直扑演台。梁启超神情镇定,面色不改,口不辍演。“张继驰诣坛上,政闻社员持几格之,金明自后口其肩,格者僵,继得上。”诘问犬养毅“何故附会立宪”,犬养毅登台作酬应立宪语“###或革命,或立宪,任人为之,在速行耳。”  会场一片混乱。不久,日本当地警长率警卒数十人到场制止了这场混战,决定依法律来解决此事。梁启超深恐引起争端,有损国人尊严,便从大局出发,向警方解释纷扰纯属“本会中人偶起争论之故,既非他党来袭,亦未毁物殴人”,日警唯唯而退。

政闻社社社长一名,暂时空缺。另外设总务委员一人,常务委员两人,分别由马良、徐佛苏及麦孟华担任,实际工作仍由梁启超负责。马良,毕业于法国大学,邃于哲理法政诸学,并旁通拉丁、罗马、英德诸国文字。是年七十高龄,但仍然精力旺盛,身体康健,“冒万里风波之险,专为吾社员全体及中国前途”来到日本,为国民奔波。马良到后,到处演说,政闻社气势盛极一时。

10月,政闻社机关刊物《政论》创刊于上海,蒋观云为主编。该报第一号发表了《政闻社设月》、《政闻社社员简章》、《政闻社职员名籍》各篇,讲解政闻社机构,明确会员义务与权利,详述了政闻社成立的原因。最后,梁启超在宣言书中提出了报社所持主义:

一、实行国会制度,建设责任政府;

二、厘定法律,巩固司法权之独立;

三、确立地方自治,正中央地方之权限;

四、慎重外交,保持对等权利。

政闻社正式成立后,大批社员陆续前往各地活动,联络发展社员,掀起了速开国会的请愿浪潮。

这年10月,原礼部尚书、李惠仙之兄李端棻逝世,梁启超悲戚不已,次年撰写墓志铭一篇以酬谢这位开明绅士、赏识自己的伯乐。

这年冬天,梁启超隐居在“双涛园”,漫步于大自然之间,思索天地风云。置身于松林飘雪中,浮想联翩,无尽的感想夹杂着自己的抱负融成了感怀诗两首:

腊不尽二日感怀

泪眼看云又一年,倚楼何事不凄然。独无兄弟将谁慰,长负君亲只自怜。天远一身成老大,酒醒满目是山川。上离念远何时已,捧土区区塞逝川。

其夕大风雨彻夜不寐重有感

三十年前心上事,为谁千转入中肠。学裁春胜同依姊,泥所年糕各唤娘。此日天涯空涕泪,他年夜雨莫思量。却缘诗梦翻无寐,送我何由致汝旁。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国会请愿运动

1908年2月,政闻社本部从东京迁往上海,开始了新一轮的运动。同时,该社在沪召开招待会,宴请沪上学界,报告政闻社宗旨和成立经过,马良、徐佛苏成为政闻社在沪的主要代表,社务迅速展开并不断发展壮大。

此时,日本轮船二辰丸私运军火被粤督扣留,中日之间引起争端,日本强烈要求清廷对此作出表示,赔偿损失。这本是一种变相侵略中国的行动,在日本政府的诬辩下却成为了中国的侵权行为,使得国民气愤异常。随后,政闻社专门致电粤督:“粤督大人钧鉴,辰丸事公据约捕收,薄海称快,东报虽强辩,亦认捕船地为我领海,不力争将领海变公海,且失国家自卫权,岂始终坚持。”强烈要求清廷能够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不久,上海两广同乡会召开特别大会,商讨二辰丸私运军火问题,政闻社徐佛苏、范秉钧代表全社人员参加会议,并发表讲话,演说应对方法。然而尽管各界不断活动,结果仍是由中国赔款赔偿损失了事。一时,国内抗议运动顿时激烈起来。

当然,政闻社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必然会引起了一些人的仇视。在政党方面,作为竞争对手,革命派与宪政公会十分嫉妒该社的发展壮大。这年,革命派不断发动起义,力谋推翻清朝统治,创立民国,同时也是对立宪派轰轰烈烈运动的挑战。而在清廷,戊戌变法的叛徒袁世凯成为政闻社的最强硬对手。他一边招致人才,一边贿赂清廷实权人物,一切目标都指向了政闻社。当时清皇族奕歆为清廷实权人物,袁世凯皆尽所能,最终得以成为他的亲信,并开始加大打击立宪派在朝官员。同时,他力促张之洞奏请慈禧太后举发梁党乱政密谋,解散政闻社,通缉首犯梁启超。对于袁世凯的挑衅,政闻社积极在朝中安置人手,网罗人才,以积极的请愿运动相以回应,引发了速开国会请愿热潮。

当时,由于国内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和政闻社内部的一些原因,政闻社内部一部分人提倡缓进,不可过于激进,因思想急躁,“匆匆浪战,既已费财,又必狼狈”。“求急反缓,一误万误再误”。他们认为,现阶段应该从创办实业,培养人才入手,“以启发人民民治权力思想,固顺导之而以为力”,不能像戊戌变法一样,“虽有旋乾转坤之能力,而不能达圆满之目的。”麦孟华、侯延爽等人强烈反对激进之说。

在封建势力强盛的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走向近代民主政体,必须有一个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发展的过程,就像梁启超所设想的那样,由刚从封建君主脱胎出来的皇帝担任国家元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形成一个对国民负责的国家。而政闻社在刚刚建立之初,就要求“速开国会”,以控制政府显然是一种过激行为,可是在当时鼓吹“速开国会”,用来抗衡革命派的“排满共和”口号,是当时社会上的主流心态。由于马良、梁启超、徐佛苏等政闻社领导人主张激进,认为革命共和派的一连串起义,逼得他们不得不设法参议政权,以挽救国家危机。

1908年初,政闻社联合江浙预备立宪公会,湖南预备立宪公会等立宪团体,组成国会期成会,派遣会员到各地发动请愿签名运动,很快在全国形成了全国性的请愿浪潮。7月,预备立宪公会郑孝胥、张骞、汤寿潜电请速开国会,以二年为限。不久,政闻社打电报给直属军机处领导负责推行预备立宪的宪政编查馆,要求在3年内召开国会。到了8月,请愿运动进一步高涨,各省代表纷纷抵达北京,呈递请愿书,要求立即召开国会,运动形势的迅猛发展的背后,是清王朝顽固势力的猛烈进攻。

6、7月间,政闻社社员、法部主事陈景仁电奏请速开国会,攻击考察宪政大臣于式枚,随后被革职查办。成为政闻社被禁的导火索。8月3日,应袁世凯等大臣的请求,慈禧太后发布上谕:政闻社内多悖逆要犯,广敛资财,纠结党类,托名研究时务,阴图煽乱,扰乱治安。若不严行查禁,恐后败坏大局。着民政部、各省督抚、步军统领、顺天府严密查访,认真禁止,遇有此类社伙,即行严拿惩办,勿稍疏纵,致酿巨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