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梁启超传记800字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可当听到他堪与孔子、老子等人相提并论时,大部分人都会吐出两个字——“他吗?”

是的,就是他。就是他将新文明普洒大地,就是他宣扬自由、民权、立宪,又将民主共和滋润民心,就是他开创了中国政治学、新闻学、新史学、图书馆学,就是他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的走向,就是他……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我们遗忘。

他生活在中国的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冲破了的时候,他负载着时代的使命,标榜自由思想而与封建的残垒作战。他用那飞扬激越而又入木三分的文字,摧毁着陈腐的封建思想、国人麻木的灵魂。

他生活在黑暗地狱的地层,承受着冽风暴雨的冲击,探索着文明的真谛,紧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用他那先进高尚的思想、饱蘸感情的笔,抵挡着顽固派的谩骂、黑暗势力的攻击。

他处于精神溃散的边缘,也曾经幻想能够像陈天华那样投海以殉祖国,然而他坚信中国不会灭亡,并为之不懈努力,自觉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为着心中的梦而无所畏惧、奋力前行。

就是他在天津的饮冰室内数十年,埋头书屋,仍引领着中国政治、文学、史学、新闻学、图书馆学、农学等的奋进潮流,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

他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毛泽东、鲁迅、郭沫若、胡适等无不深受其精神思想的熏陶,他还培养了一批中国的杰出人才,如周恩来、蔡锷、范源廉、冯自由、徐志摩、梁思成等。

……

望着书桌上梁启超的著述,心潮起伏,眼前浮现出一幅幅或悲或喜或悲喜交集的历史画面:“公车上书”时的梁启超,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变法失败时梁启超,悲戚仓皇地逃往日本军舰;流亡时的梁启超,忙忙碌碌以新民、救国为职志;回归祖国时的梁启超,喜悦、兴奋得难以成眠;担任司法总长的梁启超,兀自描绘着民主政治的图景;护国运动时的梁启超,捍卫民国置生死于度外;担任财政总长时的梁启超,有劲没处使、有理说不清;离开政界的梁启超,活跃于讲坛,桃李香满园;埋头于书斋,学术放异彩。

这段时间,心中只有梁启超,只有崇敬。恍惚中,梁启超愤笔疾书直捣黄龙;睡梦中,“变亦变,不变亦变”回响在耳旁。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让世人更加了解梁启超,让梁启超的精神一代一代流传下去。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所有世人的梦想,我想,是到了还历史一个真正梁启超的时候了。

窗外,一片寂静,漆黑是它的主调;蓦然间,一颗耀眼的启明星在夜幕中闪烁,这夜幕难道不正是那个时代吗?这耀眼的启明星不正是梁启超吗?

先贤已逝,然精神不朽,业绩长存

江河奔涌,大势滔滔。时代造就了梁启超,梁启超也无愧于那个激情飞扬的时代。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幸福的童年

到了广东,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拜访一下。说“拜访”,并不是这里有什么达官贵人,也不是这里有什么亲朋好友,只因这里是梁启超的家乡,新会县熊子乡的茶坑村——南国水乡的一个小乡村。

新会县位于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南端,距花城广州一百多公里,多为冲积平原和小山丘。新会本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地方,这里湖光山色,绿树环抱,山势雄伟,是一个有山有水的美丽小城镇。然而历史给这个小地方带来了无尽的荣耀:朱寿昌弃官寻母、岳武穆出师北征、梁启超生于茶坑,这就让新会成为了历史名城、旅游胜地。

从新会县城往南,有一棵大榕树,那就是作家老舍笔下的“小鸟天堂”了,再往南约二、三十公里,在西江入海之处,居河海相隔而成的七小岛中央,就是茶坑村了。

村前有一条小河流过,不时有小船飞驰而过;村后有一小山拔地而起,布满了松柏竹林,松涛阵阵,小鸟啼鸣;凌云塔雄伟壮观,水榭亭台,曲径走廊。置身其间,心神迷醉,俯瞰海面,碧波南海,一览众“海”小。时而海浪扑面,声如万马奔腾,气势汹涌。漫步林间,联想翩翩,念天地之悠悠,独自命而奋起。

在这个偏僻的小乡村,有一宅子,青砖平房,入门跨过天井,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房间、楼阁,一切都显得那么典雅、古朴。其主人梁维清,字延后,号镜泉先生,生于清嘉庆二十年已亥,卒于光绪十八年壬辰。 勤勉好学,书法学柳公权,但刚健婀娜似尤过之,是一位秀才,任掌管一县教育事业的教谕一职,八品。不过在茶坑,梁维清就是一个大人物了。于是购置图书,采买土地,过上了“半为农者半为儒”的小乡绅生活。

儿子名宝瑛,字祥徽,号莲涧先生,生于一八四九年,卒于一九一六年,是维清的第三子。尽管梁维清极力培养,希望能博取功名,但宝瑛仕途不顺,接连失败,只能成为一教书先生。可是梁宝瑛不管教书还是种田都任劳任怨、刻苦耐劳,以儒家思想严格要求自己,苛守家父开创的家风。过着“田可耕兮书可读”的生活。

父子二人都有强烈的济世心和责任感,热心为乡民办事。特别是梁宝瑛,曾任乡自治组织“叠绳堂”的值理三十余年,深得乡民的尊敬和拥护。防海盗,平私仇,禁赌博,进行乡治,使得这个赌、盗、械斗盛行的地方恢复了和平安宁。梁宝瑛具有兴利除害、济世救民的能力,可惜时运不济,没有一个可以展示才华的舞台,未能成为一个治国安邦之士。

同治癸酉正月二十六日,新年刚过,宝瑛喜得一子,新年得子,可谓喜上加喜,双喜临门,整个茶坑喜气洋洋。此时国内外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太平天国刚刚灭亡不到十年,清朝洋务领袖曾国藩去世,意大利建国,普法战争爆发,国际环境大变,清朝的肌体正在一天天腐烂下去,人民生活贫苦不堪。中国社会的风云似乎将因梁启超的出生而变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