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 epub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就像是现在一样,查理·芒格建议我,在加利福尼亚州他有一位朋友叫哈里瓶非常脚踏实地,或许可以帮得上忙。我在当年4月去洛杉矶拜访他。一个礼拜后,他就被请到内布拉斯加州来管理登普斯特公司,此后问题立刻获得解决。记得在1962年的年报中,我还特地将哈里瓶封为年度风云人物。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其公司管理层一定要优秀。一个优秀的管理层能够在公司遇到困难时帮助渡过难关,从而不至于关门倒闭。不用说,每个企业都可能会遇到困境,所以这一点很重要。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的大部分大股东是1969年巴菲特有限公司关门时换取伯克希尔公司股份的。这些股东应该还记得,1962年巴菲特有限公司下面有一家名叫登普斯特(Dempster)的控股公司,经营上遇到了严重困难。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他去请教查理·芒格,查理·芒格告诉他说,他有一位朋友名叫哈里瓶(Harry Bottle),或许能帮得上忙。后来,巴菲特专门聘请他掌管登普斯特公司,结果很快就走出困境。

巴菲特通过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有时候一位优秀的明星经理人能够挽救一个企业,这是普通公司管理层不具备的。如果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中有这样的明星经理人,关键时刻就能派上大用场。巴菲特很庆幸自己找到了哈里瓶,否则这家专门生产农机具的公司很可能就没救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同样的情形又发生在24年后的1986年。那是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一家子公司K&W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要产品是自动机具,过去经营得很不错,只是到了1985、1986年间,由于所订目标不切实际、放弃了原来的主导产品,结果一下子就陷入困境。

这时候,负责该公司管理监督职责的查理·芒格知道这种事情不必请教巴菲特自己就可以做主,所以直接去找时年已经68岁的哈里瓶,再次聘请他担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

说神奇就神奇,没过多久,仅仅是一年过后的1987年,K&W公司的获利就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不但比上一年度利润增长了3倍,并且该公司的应收款和库存还减少了20%。不但一举扭转了原来的困境,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巴菲特幽默地说,如果伯克希尔公司在今后的10年、20年中遇到同样的困境,大家就知道他会打电话找谁了。他的意思是说,他依然会请哈里瓶出马的,因为这样神奇的明星经理人真的很有一套。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如果他在收购某个企业时该企业拥有非常杰出的明星经理人,哪怕他放弃部分权力甚至不拥有控股权也非常乐意。他说,这种做法没有任何不妥。

例如根据美国保险业规定,伯克希尔公司以远远低于收购整个企业的价格来购买公司股份时,只能取得该公司的部分少数股权。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伯克希尔公司收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就是这样的。巴菲特不能随意更换该公司的经营管理层,甚至无法对资金进行重新分配,但这些在他看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他认为,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及其明星经理人杰克·伯恩都是非常罕见的佼佼者,而现在他能以伙伴关系与他们进行合作,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没有控股权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在不具备控制权的股权投资中,最大的投资项目就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伯克希尔公司一共持有政府雇员保险公司33%的股权,合计720万股股票。根据规定,一般持股比例只要超过20%,在会计核算上就要采取权益法来核算,即要把每年根据比例所得到的投资分红纳入自己的会计报表内。

而伯克希尔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当初伯克希尔公司购买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份时,有一部分是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购买的,规定这部分股票的投票权要交给一个公正的第三方进行管理。这就是说,伯克希尔公司对这部分股票不拥有投票权。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伯克希尔公司对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不具备实质性控制权了。不仅如此,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平克顿(Pinkerton)公司,也是这种情形。

虽然,不具备实质性控制权并不会影响到伯克希尔公司应该得到的业绩分红,但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对被控股企业公司管理层的权力结构,而在巴菲特看来,公司管理层是创造企业内在价值的主要动力之一。

不过巴菲特对此毫不在意,并且感到非常满意。他经常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是投资业界的最佳典范,它具有难以模仿的产业优势,而公司管理层又具有高超的资金管理技巧,今后如果发生经营困难,会有足够的能力带领企业渡过难关。所以,投资这样的企业完全可以高枕无忧。

巴菲特具体地说,仍然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为例。伯克希尔公司在1976年、1980年两次购买该公司股权,总成本是4700万美元,而实际上每年可以从中得到的分红就有300万美元,实际价值更可以高达2000万美元。也就是说,伯克希尔公司从中得到的获利就相当于账面利润的40%左右。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明星经理人的高超管理才能和品格特征,能够带领陷入困境的企业起死回生,这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既难能可贵也非常重要。在他看来,哈里瓶和杰克·伯恩就都具有这样的神奇本领。

他们会把企业看作是自己的(1)

今年我们有两位明星经理人退休,分别是国家产险公司65岁的菲尔·利舍和美联社零售公司79岁的本·罗斯纳。这两个人都让身为伯克希尔公司的你更为富有,国家产险公司更是支持伯克希尔公司成长的重要力量。菲尔·利舍和他的继任者林沃特是该公司成功的主要推动者,而本·罗斯纳在1967年将美联社零售公司以现金卖给多元化零售公司后,原本仅承诺继续待到当年年底,结果在往后的15年仍持续表现杰出。他们两人皆为伯克希尔尽心尽力,管理公司就好像是他们100%拥有这家公司一样,不须用定额外的规则来强迫他们。这种态度早在伯克希尔加入前便已深植在他们的人格特质中,他们好的个性成就了我们更多的财富。如果我们能持续吸引到像本·罗斯纳和菲尔·利舍这样的人,你将可不必担心伯克希尔的未来。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其公司管理层一定要优秀。优秀管理层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会把企业当作自己100%拥有的企业来看待。如果你投资的是这样一只股票,你就不用为它的将来担忧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当年伯克希尔公司旗下有两位明星经理人要退休,一位是国家产险公司(National Indemnity)的菲尔·利舍(Phil Liesche),另一位是美联社零售公司(Associated Retail)的本·罗斯纳(Ben Rosner)。这两个人的最大特点,都是把企业当作自己100%拥有的公司那样尽心尽力,这种态度在伯克希尔公司收购这两家公司之前就具备了,这已经成为他们人格特质中的一部分。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因为他们而变得更富有。

举个例子来说,本·罗斯纳在1967年把美联社零售公司出售给多元化零售公司(Diversified Retailing)后,本来是准备到那年年末退休的,因为当时他已经64岁了,在家颐养晚年谁也不会有意见。

可是结果呢,他又在那里继续干了15年,这真是伯克希尔公司投资者的福气。伯克希尔公司对待这样的明星经理人同样会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尽心尽力,不需要通过任何额外条例来约束他们。

巴菲特感叹说,如果伯克希尔公司能够吸引到更多像菲尔·利舍、本·罗斯纳这样的明星经理人,公司的未来将会更美好。

伯克希尔公司收购企业时是这样的衡量标准,而伯克希尔公司本身也是这样的经营理念,可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