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豆瓣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批评罗斯福新政的书,它用大量事实说明,大萧条时期的政府政策的确延缓了经济的复苏,甚至对当今的美国仍有负面影响。

在这本令人震惊的著作中,经济历史学家伯顿·W。福尔索姆揭露了富兰克林·D。罗斯福那史诗般神话传奇的实质。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的道德品质很成问题。他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他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罗斯福的一系列政策虽然改善了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却未能实现经济的复苏,而这才是当时美国所迫切需要的。福尔索姆对罗斯福总统及其经济政策和个人生活持批判态度。

1932年当选总统的罗斯福,在执政期间遭逢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西方国家为拯救本国经济,纷纷效仿罗斯福,采取政府干预的手段。当今美国广泛建设的政府项目,都能在新政中找到根源,如农业补贴、最低工资,等等。这些措施实际上都阻滞了经济的增长,并导致生产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罗斯福对总统职务的专横态度永久性地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他操纵公众舆论,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在罗斯福去世60多年后,奥巴马喊出了“我们相信变革”的口号,而他所实施的“新”新政计划,也恰恰成了新政的延续。时至今日,美国及世界各国至今仍然无法摆脱罗斯福政治遗产巨大的负面影响。 。。

第一章 神话的形成:罗斯福与“新政”(1)

历史学家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赞扬罗斯福是能干的发明家,赞扬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且极有益处的一套政策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

1939年5月9日,财政部长、美国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亨利·摩根索,当着那些掌控着众议院筹款委员会的*党大佬的面,做了番惊人的演说。在这之前,摩根索很可能已经仔细地考虑过自己的尴尬处境。

摩根索是当时主要的内阁成员,权倾一时。当然,他的权威来源于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亲密友谊。摩根索是罗斯福的老邻居和密友,也是罗斯福十多年来忠诚的财政部长。摩根索了解总统,经常跟总统谈话,也常常忠实地为总统辩护……在这些方面,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埃莉诺·罗斯福有一次说,世上只有两个人能坦率地指出她丈夫的失误,并说服其纠正,摩根索就是其中之一。在内阁会议上,总统和摩根索喜欢互相打趣,私下里互相传递纸条,定期聚餐,频繁地通电话。摩根索在一辆汽车里珍藏着他跟总统的一幅合影,合影中这对永远的朋友肩并肩站着,照片下面有总统的题签:“至交亨利惠存。”

但在1939年5月,摩根索遇到了麻烦。大萧条……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灾难……不只仍在持续,而且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加严重了。比如,1939年4月的失业率再次突破了20%的大关。摩根索是财政部长、金融专家,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统计界的权威;他最好的朋友是美国总统、“新政”的开创者;最主要的公共政策决定要通过他才能得以实施。即使如此,摩根索这位大权在握的人,也感觉无奈。在罗斯福的两个完整任期,即新政实施八年之后,摩根索在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上对*党人们说出了下面这番惊人的话:

我们尝试过增加支出。我们现在的支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然而却不管用。我只关心一点:如果我错了,某个人能接替我的职务。我希望这个国家繁荣。我愿意看到人们找到工作。我愿意看到大家吃饱饭。可我们却没有很好地兑现承诺。在这个政府当政八年之后,我们的失业率还跟八年前一样高,而且还有巨额的债务要偿还!

在这番话里,摩根索对十年间,尤其是罗斯福当政期间的灾难做了概括。的确,1939年全年的平均失业率将远远高于1931年……那是罗斯福从赫伯特·胡佛手里抢过总统宝座的前一年。1939年,全部美国人中的也就是948万人……仍然处于失业状态,比1931年的即802万人……还高。从积极方面看,1939年的失业状况比大萧条最严重的1932年和1933年要好一些,但仍然比美国历史上失业率最高的年份……1931年……还差。没有哪次经济萧条或者衰退持续的时间,超过这次大萧条时间的一半。

换句话说,如果把1931年的失业者分三行一个挨一个排成队,他们能从洛杉矶一直排到缅因州的边界。八年后的1939年,这三行失业美国人的队伍延长了,又从缅因州边界往南排到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特区,最后进入弗吉尼亚。从缅因州边界排到弗吉尼亚的失业队伍,绝大多数都是罗斯福当总统时增加的。美国人口统计局,《美国的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期到1970年》

我们能够想象出这条失业美国人排成的长长队伍的样子,但是对他们所遭受的痛苦,我们又能知道多少?我们能不能知道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当时在想些什么?在芝加哥的失业者中,有一个名叫本·伊萨克的推销员。“我跑遍各地去找工作,可就是找不到。” 提起持续的大萧条时伊萨克讲,“我沿街叫卖刀片和鞋带。有一天我走遍大街小巷,到晚上只做成一笔交易,挣到五毛钱。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1940年。”在失业者寄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还有其他故事。比如在芝加哥,一个12岁的男孩子给总统去信说:“我们有三个月没付煤气费、电费了,而且还欠着蔬菜店的账……我爸爸一直待在家里,他不停地哭,因为他找不到工作。我问他在哭什么?爸爸说,家里要啥没啥,能不哭吗?”在宾夕法尼亚州拉特罗比的失业大军里,有个人于1934年给总统写信说:“没有家,没有工作,没有钱。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们停止供水。没有任何卫生保障,我们无法把孩子们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在佐治亚州的奥古斯塔,1935年有人给总统写了这样一封信:“我一直在吃面团子、喝白水,没有黄油,面团子里什么都没有……我甚至连张睡觉的床都没有……”但比起弗吉尼亚州名叫比弗·达姆的那个人来,奥古斯塔的情况要强得多。比弗·达姆给总统写信说:“我们这会儿没有工作,没有过冬的棉被……妻子连冬装都没有。我们可怎么熬过即将到来的寒冬呢?看来我们得一起冻饿而死了。”斯塔德斯·特科尔,《艰难岁月》

第一章 神话的形成:罗斯福与“新政”(2)

之所以说20世纪30年代灾难的十年,高失业率的存在只是一个原因。人口统计局编辑的《美国历史统计》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其他特征。30年代中期开始回升的股票市场,后期又崩盘了。1937年到1939年,所有股票的价值几乎都贬了一半。同期的汽车销售量锐减三分之一,1939年的销售量比20年代后七年任何一年都低。1937年到1939年间,企业破产率上升了50%。1939年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比20年代的任何一年都少。不动产抵押赎回权取消的数量在30年代虽然是稳步减少的,可在1939年,这个数字也比此后20年里的任何一年都高。

20世纪30年代灾难的另一个表现是国债的飙升。在1930年和1931年,美国还有预算盈余,但政府支出很快就膨胀起来,远远超过了税收收入。1931年的国债是160亿,到了30年代末,国债额度翻了一番还多,达到400亿。换句话说,20世纪30年代后八年里产生的国债,比此前150年国债的总和还要多。从1776年到1931年,美国打过七个大仗,经历过至少五次经济衰退,可是所有这些的花费,都抵不过20世纪30年代积攒的债务。说得更形象一些,假如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从他发现新大陆的那个10月开始,每分钟向一个特定的账户存入100美元,用于清偿美国的国债,到1939年,他所能积累的现金仍不足以支付30年代美国欠下的债务。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每分钟向一个为清偿30年代债务而设立的特定账户存入100美元(按照30年代美元的价值),为了还清债务,至少需要450年的时间。

新政期间经济所遭受的损害,从1934年到1940年连续七年的贸易不平衡也能看出来。这十年间,政府支出的大部分都用来资助小麦、成衣、钢铁和其他货物的出口,使得这些产品在出口到别国时因为价格太高而不受欢迎。1870年到1970年间,只有在大萧条期间和1888年,美国出现过贸易逆差。

艰难时世常常会带来社会问题,30年代的美国也不例外。比如,这一时期美国的出生率锐减,十年间全国人口只增加了7%。在比较繁荣的20年代,出生率则要高得多,全国人口增加了16%。

许多美国人在30年代持续的大萧条时期选择了死亡。正如一个80岁的老人所说:“现在(1934年12月)我们中间有很多人宁愿自杀也不愿被赶到贫民收容所。”显然,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同意她的话,因为1929年到1930年间自杀的人数增加了,而且在整个30年代,自杀率都很高。同样令人悲伤的是,不少人在经历了持久的绝望后,选择用比较缓和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意外跌落、鲁莽驾驶或者被火车轧死。在新政施行那些年,采取这三种方式自杀的人数都破了历史纪录。

人们生存意愿的丧失,从30年代的平均寿命也能看出来。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时,美国人的预期寿命是岁。从1900年起,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持续增长了16年……在20世纪的前30多年,几乎每年要增加半岁。到1940年,经过七年的新政以后,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反而降到了岁。当然,这些年平均寿命并不总是持续降低,七年里有两年是高于1933年水平的。但是,1900年到1933年以及1940年到20世纪末,美国人的平均寿命都是持续增高的,只有在新政期间是降低了。

第一章 神话的形成:罗斯福与“新政”(3)

平均寿命增长过程的停滞,对黑人的打击要比白人大得多。1933年,美国黑人的平均寿命有岁,可是到了1940年,黑人的平均寿命降到了岁。大萧条之前和之后,黑人与白人平均寿命之间的差距都是不断缩小的,唯独在1933年到1940年间差距扩大了。有明显的迹象表明,在罗斯福第一个总统任期内,黑人比白人遭受了更多的苦难。

有人可能在考察了30年代的烂摊子后说:“好吧,也许30年代这十年的确是个灾难,但因为大萧条是个世界性的灾难,美国表现不好,也在所难免吧?”大萧条当然席卷了世界,但有些国家还是在减少损失和恢复经济增长方面比另外一些国家做得好。幸好国际联盟收集了许多国家在30年代工业生产、失业、国债和税收等方面的数据。跟别的国家比较,美国表现如何?答案是:在所有上述四个指标中,美国的表现极为差劲,比研究所涉及的其他几个国家都差。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应对大萧条的表现也都好于美国。

在经济危机时期,比如20世纪30年代,道德沦丧是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空前数量的人吃不饱肚子,失去工作,如果税收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那么,维系社会所需要的一些美德,如慈善、诚实和正直等是否也会随之消散呢?要回答这个问题,《美国历史统计》是有帮助的。在30年代,杀人案件的数量上升了,1900年至1960年间,每年的谋杀案数量超过10 000件的,只有七年,这七年都在30年代。在20世纪30年代的十年间,被逮捕的人数大约翻了一番,仅在1932年就逮捕了300 000人。这个数字不断攀升,到1939年达到了创纪录的600 000人。离婚率也提高了,尤其是在30年代末期。医院收治的梅毒病人也几乎翻了一番,尽管淋病患者的数量没有变化。

我们可以藉由统计数字看出30年代人们道德水准变化的总体情况。大萧条期间,许多人公开声称要去偷窃,以便补贴家用。失业使逃票的人数增加了,因为人们要到别的地方去找工作,或者是去随便走走。密苏里州太平洋铁路公司的米切尔在参议院作证说,逃票蹭坐火车的年轻人常常会遇到惯犯,这些惯犯对年轻人来说会有“坏的影响”。

罗斯福与历史学家

那么,能不能说新政不仅没有把美国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反而在实际上延长了大萧条的时间?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提出来认真思考。几乎所有研究新政的历史学家,都认为罗斯福是一位非常好的,甚至是伟大的总统,都认为新政的方向是对的。历史学家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赞扬罗斯福是能干的发明家,赞扬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所迫切需要且极有益处的一套政策方案。

亨利·斯蒂勒·康马杰和理查德·B。莫里斯,这两位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历史学家,就是上述看法的代表者。康马杰在哥伦比亚大学和阿姆赫斯特学院任教期间,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撰写了40多本书,并成了20世纪畅销历史读物作者。从罗斯福任总统的第一天起,康马杰就通过演讲和写作拥护新政。理查德·莫里斯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年轻合作者,也是个多产的作家,曾经担任美国历史学会的主席。下面是他们两个人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评价:

20年代共和党的得势在性质上完全是消极的,新政的性质全然是积极的。“这个国家需要的是行动,行动,立即行动”,罗斯福在其第一次就职演说中这么说,他还要求获得“与紧急事态作斗争的权力”……

第一章 神话的形成:罗斯福与“新政”(4)

这些都是很好的历史素材……一个雄心勃勃而充满活力的领导人;一个庞大的、旨在使政府加快发展步伐,并得以解决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的计划;一个有决断力和自信心的民族;一个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潜能的国家。多么波澜壮阔的画面!太阳在贫瘠的土地上冉冉升起;新的领导人高举旗帜,朝着敌人无畏地挥舞;他的追随者聚集在他的周围,四面八方还不断地涌现出新的力量,加入他的队伍;军乐队在演奏,旗帜在飞扬,军队在前进,很快,战斗就要打响,胜利的欢呼声就会在不远处响起。实际说来,情形并非如此,但当时事实就是这个样子。

康马杰和莫里斯的上述评价,提出了为罗斯福及其新政辩护的四个主要论据(这些论据在过去70年里为绝大多数历史学家所认同):一,从经济角度来看,20世纪20年代也是灾难;二,新政计划是对20年代的拨乱反正,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大步;三,罗斯福(还有新政)是很得人心的;四,罗斯福是个好总统,也是道德楷模。

这四点构成了许多历史学家口中所谓的“罗斯福传奇”。由于小阿瑟·M。施莱辛格和威廉·洛伊希腾贝格的著作,在人们关于罗斯福的这种认识之形成和发展上起过主要的作用,因此我将逐字逐句地引述他们的话。施莱辛格两度荣获普利策奖,可能是美国最知名的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关于罗斯福之崛起及其新政的三卷本著作,成了里程碑式的经典。洛伊希腾贝格是哥伦比亚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教授,写过一卷有关新政的历史书。洛伊希腾贝格博士论文的研究和写作都是在康马杰的指导下完成的。因为康马杰让洛伊希腾贝格为其著名的《新美国》丛书撰写有关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