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拿破仑时代的火炮 > 第46部分(第1页)

第46部分(第1页)

队以及致命的原子武器等。

其二,尽管呼吁缓和,但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并没有放弃他们使全球布尔

什维克化的信念和使命,他们在许多公开讲话中一一承认了这种信念。

其三,苏联有侵占别国的历史。只要看一看地图和历史书籍,就可以发

现苏联1939 年的边界和今天的边界完全不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于1940 年并入了苏联版图,战后苏联又取得了芬兰、波兰、罗马尼亚、捷克

斯洛伐克和东普鲁士的部分领土。苏联继续不断地向西部推进。哪里有苏联

部队驻扎.哪里就建立起共产党的政府。

其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之后,苏联的势力范围不再扩大,这也是

一个现实。这证明北约组织的建立对遏制苏联的侵略扩张是有效的。柏林本

该于1948 年陷落的,但1949 年5 月,在北约组织成立一个月之后,苏联人

就解除了对柏林的封锁。阿登纳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偶然事件。联邦德

国和欧洲在平安无事的情况下重建,应该归功于北约组织的保护伞。

这些对于理解阿登纳1955 年后处理对苏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1956 年9

月,阿登纳向四个战胜国,也包括苏联,送交了一份有关德国重新统一问题

的备忘录。西方三国支持了阿登纳的立场。苏联方面在10 月22 日的复照中

拒绝了阿登纳提出的将重新统一与欧洲安全联系起来的观点,重新强调存在

两个德国的现实,同时认为重新统一应是两个德国之间的事。由于在德国问

题上的分歧,建交后的德苏关系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冻结起来。联邦德

国方面对苏联第一任驻德大使瓦列里安·亚历山德罗维奇·佐林也采取冷遇。

佐林到波恩未满一年就被召回国,毫无建树。

在阿登纳看来,能够促进同苏联人缓和的因素远远还没有到来。1957 年

3—9 月的伦敦裁军谈判为他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尽管东西方都作出了努力,

但双方的矛盾依旧无法克服。9 月6 日,伦敦裁军谈判无果而终,对阿登纳

来说,与其说是失望,不如说是高兴,这又是苏联人没有解决问题诚意的充

分论据。而且,在西方仍然沉浸在对伦敦打击的纷纷议论之中时,紧接着,

苏联人再次给了他们当头棒。1957 年10 月4 日,整个西方世界就像受到震

荡那样被惊醒:苏联成功地发射了它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阿登纳怀着接

受“天赐的礼物”的心情接受这个事实。他说,没有它(人造卫星),自由

世界可能继续处于半昏迷状态中。

同阿登纳强硬的对苏态度相比较,苏联人在对待联邦德国时,显得温和

并主动一些。1955 年德国两部分分别加入北约和华约之后,苏联对德政策的

核心便已放到使两个德国合法化固定下来的问题上了。1956 年7 月,莫斯科

在撤回佐林大使之后,换来了经验丰富的驻奥地利前任大使安德烈·安德烈

耶维奇·斯米尔诺夫。斯米尔诺夫称得上是一个德国通,由于他的努力,莫

斯科驻波恩大使馆的工作日益活跃起来。斯米尔诺夫也频频向阿登纳表示莫

斯科愿同联邦政府善意地接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