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达洛维夫人百科 > 第24部分(第1页)

第24部分(第1页)

嘛,向来如此。

“他去过缅甸,”克拉丽莎提醒她。

啊!这一下她不禁回想起查尔斯·达尔文(95)了,他曾谈论过她写的关于缅甸兰花的小册子。

(这一点,克拉丽莎必须告诉布鲁顿夫人。)

如今,人们肯定忘掉这本书了,就是她描述缅甸兰花的著作,可在一八七〇年以前,曾经出过三版哪!——老姑妈告诉彼得。此刻她记得他了,还回忆道,他在布尔顿待过(彼得却想起:当时,有一天晚上,他和这位姑妈在客厅里;克拉丽莎叫他去划船,他拔脚就跑,对那姑妈毫不理睬)。

当下,克拉丽莎去和布鲁顿夫人酬酢了:“理查德非常欣赏午餐会。”

“理查德真是个绝妙的助手,”布鲁顿夫人道,“他帮我写信呢。你好吗?”

“嗬,棒得很!”克拉丽莎答道。(布鲁顿夫人讨厌政治家的妻子患病。)

“喏,彼得·沃尔什也来啦!”布鲁顿夫人道,(她与克拉丽莎终始没什么可谈的,尽管很喜欢她。克拉丽莎有许多美好的品质,但是同自己没有任何共通之处。假如理查德娶了一个不那么魅人的妻子,兴许更好,因为比较平凡的女人会对他的工作更有帮助。而现在,他已失去了当内阁大臣的机会。)“那不是彼得·沃尔什吗!”她嚷道,随即同那令人惬意的浪子握手;他很有才华,照理会成名的,可惜没有(老是同女人有纠葛嘛);唷,老小姐帕里也在场呢。奇妙的老太太!

布鲁顿夫人站到帕里小姐的椅子边;老小姐像个坚毅的幽灵,穿着黑色礼服,邀请彼得·沃尔什去吃午餐;她很慈祥,可没有一句闲谈,丝毫不记得印度的风物。诚然,她在那里待过,同三位总督有过交情,认为印度某些老百姓好得很;但是多么悲惨——印度的境况!首相刚才和她谈过(老小姐帕里,裹着围巾,缩成一团,她才不理会首相讲些什么哩);布鲁顿夫人则想听取彼得·沃尔什的高见,因为他刚从核心的圈子里来;她要设法请赛普逊爵士与他会晤呢;这些社交活动使她睡不着觉;作为一名武官的女儿,委实愚蠢,简直不堪。如今她老了,不中用了。然而,她有邸宅,仆役成群,还有好朋友米莉·布勒希——记得她吗?——所有这些都等着听她使唤——只要力所能及。布鲁顿夫人从不提起英格兰,然而这个养育众生的岛屿,亲爱的、亲爱的土地,却渗透在她的血肉中(虽然没读过莎士比亚)(96);如果说有一个女人能戴钢盔,射利箭,以不屈不挠、大公无私的精神统治蛮族,最后安息在教堂一角,上面覆盖着没有尖端的盾牌,或在原始的遥远的山坡边,安卧在绿茵丛生的坟墓里,那准是米利森特·布鲁顿。尽管她是个女性,而且智力上有某种缺陷(她不会写信给《泰晤士报》),却总是念念不忘大英帝国,并且由于受到武装女神之感应,显得身材挺拔,举止粗犷,因而人们不能想象她死后会脱离故土,她也不会离开帝国管辖的远方疆土,虽然从精神上来说,米字旗已不在那里飘扬了。总之,即便她死了,要她不做英国人——不,不,办不到!

这当儿,罗塞特太太(即以前的萨利·赛顿)在思忖:那是布鲁顿夫人吗?那头发变得灰白的绅士敢情是彼得·沃尔什吧(过去跟他很熟呢)。这位肯定是老小姐帕里——就是老姑妈;想当年,自己在布尔顿作客时,老姑妈常对她恼火呐。她怎么也忘不了:自己赤裸裸地在过道里奔跑,帕里小姐叫人喊她去,训了一顿!嗬,克拉丽莎!啊,克拉丽莎!萨利紧紧抱住了她。

克拉丽莎在她们身边停下来。

“可我不能待在这儿,”她说,“一会儿再来,等着吧,”她边说边瞅着彼得和萨利;言外之意是,他们必须等到所有的客人都离去之后。

“待会儿我再来,”她边说边瞅着两个老朋友,萨利与彼得;他俩在握手,萨利在笑,显然想起了往事。

然而,她的声音不像以前那么圆润、富有魅力了,她的眼神也不像过去那样晶莹了;想当年,她抽雪茄的时候,或一丝不挂地在过道里飞奔着,去拿海绵袋的时候,眼光多么亮!那时,埃伦·阿特金斯问道:要是她碰上了一位先生怎么办?不过,每个人都原谅她。当她夜里肚子饿的时候,竟从食品柜里偷鸡吃呐;还在卧室里吸雪茄;有一次把一本异常珍贵的书丢在平底船上。尽管如此,大伙儿都对她膜拜(也许除了父亲)。那是由于她的热情、她的活力——她既会绘画,又会写作。直到今天,村子里有些老大娘还记得她,并向克拉丽莎问候“她那穿着红大氅的朋友,那个聪明透顶的姑娘”。萨利同所有的人都好,却偏偏责怪休·惠特布雷德(此刻,她的那位老朋友正在同葡萄牙大使交谈),因为她说妇女应有选举权,而他竟敢在吸烟室里吻她,还说这是对她胡言乱语的惩罚呢。当时她说,只有俗不可耐的男人才有这种行径。克拉丽莎还记得,那时不得不规劝她:不要在全家祷告的时候贬斥他;因为她很可能做得出的,那么肆无忌惮,喜欢闹剧式的场面,嬉笑谑浪,一心要成为大家注目的中心;克拉丽莎向来认为,她这样横冲直撞必然会有可怕的、悲惨的结局——横死,或者殉难;不料她却嫁了一个秃头:衣着讲究,外套上镶着大纽孔;据说,他是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厂的老板哩。而且,她生了五个娃娃!

她和彼得坐在一起了,正在叙旧,那么自然而亲切。他们会谈到往日的情谊。过去,克拉丽莎同两人都有亲密的关系(比理查德更密切):老家的花园,那些树木,老约瑟夫·布赖科普夫用蹩脚的嗓子唱勃拉姆斯的歌曲,客厅的墙纸,草席的气味,样样都勾起昔日共同的回忆。萨利永远同这一切分不开,彼得也属于这一切。然而,她得离开他俩了。要去应酬布雷德肖夫妇,尽管她不喜欢这一对。

她必须到布雷德肖太太跟前去,周旋一番(那位夫人穿着银灰色衣裳,活像一头海狮,在水池边摇摆着,力求平衡,一面吼叫着;正如她渴望得到邀请,会晤公爵夫人;真是个飞黄腾达的男人的妻子);克拉丽莎必须去和她寒暄……

布雷德肖太太早已料到她会来迎接的。

“亲爱的达洛卫太太,我们来得太迟了,简直不像话,实在不敢进门哩,”布雷德肖太太道。

威廉·布雷德肖爵士仪表非凡,头发灰白,眼睛碧蓝;他说,确实来得太晚了,不过这宴会太吸引人了,非来不可。尔后,他同理查德谈开了,大概是关于一项议案,他们要设法使它在下议院通过。克拉丽莎自忖:为什么他和理查德谈话的模样使她肃然起敬?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大医师,在自己的行业中登峰造极,是个十足的强人,尽管看上去有些衰老。想想看,他得对付什么样的病例哟——沉入苦海深处的人,几乎疯狂的人,夫妻之间的纠葛,等等。他必须面对非常棘手的难题而当机立断。尽管如此,她内心真正的感觉却是,人们不愿让威廉爵士看到自身的苦难。不,不能让那个人看到。

“令郎在伊顿好吗?”她向布雷德肖夫人问候。

布雷德肖夫人答道:他暂时不能踢足球了,患了流行性腮腺炎;他的父亲比他更担心,其实做爸爸的还是个大孩子咧。

克拉丽莎瞅一下威廉爵士,他还在同理查德谈论;看上去不像个大孩子嘛——一点儿不像。

以前有一回,她跟某人去请他看病。作为医生,他无瑕可击,通情达理之极。可是天哪!——出来后,到街上松了一大口气!她记忆犹新:候诊室里有个十分可怜的病人,泣不成声。然而,她不明白威廉爵士到底有些什么过错,究竟是什么惹她厌恶。不过,理查德倒有同感:“他那种趣味、那股味道,叫人受不了嘛。”话得说回来,他的才能是罕见的。眼下,他同理查德在商量那议案。威廉爵士压低了嗓音,谈起一个病例。这与他所说的炮弹休克后遗症很有关系。议案中必须有相应的条款。

此时,出于共通的女性的感受,以及对各自显赫的丈夫都感到自豪,都为他们过度操劳而担忧,布雷德肖太太(可怜虫——并不讨厌)急于同达洛卫夫人说些体己话,她喃喃地絮絮而谈,“我们正要上这儿来的时候,有人打电话给我丈夫:一个很惨的病例。一个青年自杀了(威廉爵士和达洛卫先生密谈的也是关于这死者)。他当过兵。”哟!克拉丽莎心里想:死神闯进来了,就在我的宴会中间。

她向前走去,踅入斗室,刚才首相和布鲁顿夫人就是上那儿去的。也许此刻还有人在里面。其实了无人迹。不过,两把椅子上仍然显出首相与布鲁顿夫人的身影:她尊敬地侧身谛听,他则威严地端坐着,一副庄重的模样。两人在谈论印度的情况。可是眼下杳无人踪。克拉丽莎思忖:光华焕发的盛宴一败涂地了;她穿着华美的礼服,独自走进斗室,真怪。

布雷德肖夫妇干吗在她的宴会上谈到死?管他们什么事?!一个青年自杀了。而他们竟然在她的宴会上谈论——布雷德肖夫妇提到死亡。那小伙子自杀了——可怎么死的?当她第一次陡然听到什么事故时,总觉得身历其境似的;比如有人讲起火灾,她便感到自己的衣服着火了,身子烧灼了。这一回,据说那青年是跳楼自尽的:猛地摔到底下,只觉得地面飞腾,向他冲击,墙上密布的生锈的尖钉刺穿他,遍体鳞伤。他躺在地上,头脑里发出重浊的声音:砰、砰、砰……终于在一团漆黑中窒息了。这是她想象的情景,却历历在目。他究竟为什么要自杀?而布雷德肖夫妇胆敢在她的宴会上谈论!

以前有一回,她曾随意地把一枚先令扔到蛇河里,仅此而已,再没有掷掉别的东西。那青年却把生命抛掉了。人们继续活下去(她得回到客厅去,那里仍然挤满了宾客,而且不断有新的客人到来)。他们(她一直在想起老家布尔顿、彼得与萨利),他们将变为老人。无论如何,生命有一个至关紧要的中心,而在她的生命中,它却被无聊的闲谈磨损了,湮没了,每天都在腐败、谎言与闲聊中虚度。那青年却保持了生命的中心。死亡乃是挑战。死亡企图传递信息,人们却觉得难以接近那神秘的中心,它不可捉摸;亲密变为疏远,狂欢会褪色,人是孤独的。死神倒能拥抱人哩。

那青年自尽了——他是怀着宝贵的中心而纵身一跃的吗?“如果现在就死去,正是最幸福的时刻,”有一次她曾自言自语,当时她穿着白衣服,正在下楼。

或许诗人和思想家也有这想法。假如那青年抱着视死如归的激情,去看威廉·布雷德肖爵士——一位大医师,可在她心目中,他是隐蔽的恶的化身,毫无七情六欲,却对女人极其彬彬有礼,又会干出莫名其妙的、令人发指的事——扼杀灵魂,正是这点——假如那青年去看威廉爵士,而他以特有的力量,用暗示逼迫病人的心灵,那青年会不会说(此刻她觉得他会说的):活不下去了,人们逼得他活不下去了,就是像那医生之流的人;他会这样说吗?

此外(今天早晨她才感到),还有生之恐怖:父母赋予生命,要尽天年,宁静地走完生命之路,但没有这能耐,完全不能;她内心深处充满可怕的恐惧。即使现在,她也常感到自己会毁灭,幸亏理查德不时待在家里,看《泰晤士报》,她可以蜷缩着,像一只鸟儿,渐渐恢复元气,内心涌起无穷的欣悦的浪潮,欢腾着,与万物为一。她逃遁了。而那青年自戕了。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她的灾难——她的耻辱,对她的惩罚——眼看这儿一个男子、那儿一个女人接连沉沦,消失在黑森森的深渊内,而她不得不穿上晚礼服,伫立着,在宴会上周旋。她曾使过诡计,也偷过小东西。她从来不是那么可敬可爱的人。她一心要成功,因而去巴结贝克斯柏勒夫人,等等。不过,昔日有一回,她曾在布尔顿的平台上,清静地独自漫步呢。

奇怪,不可思议,她从未像当年那样幸福。那时,任何事都不嫌太慢,因为一切都不是永恒的。她兀自寻思:往日,在布尔顿,当她摆正椅子,在书架上理书的时候,感到无比的乐趣,洋溢着青春的欢悦,沉醉于生命的流程中,从旭日东升到暮霭弥漫,都异常欣喜地感到生命的搏动。想当年,在布尔顿的日子里,好多次,别人都在谈话之时,她却独自去仰望苍穹;或在进餐时,从人们并肩而坐露出的空隙间,瞥见一线蓝天;以后在伦敦,深夜无眠之际,她便去眺望天宇。眼下,在斗室里,她又到窗口去了。

她觉得,乡村的天空,威斯敏斯特上面的天空,都与她的一部分生命交融,虽然这念头有些傻。当下,她拉开窗帘,向外瞧。哎,多怪呀!——只见对面房里,那老太太正盯着她哩!她正要上床去。至于天空嘛,看来将是森严的。克拉丽莎思量着,天色将变得黯淡,隐掉秀美的面孔。瞧,可不是——它显得惨白,团团乌云在空中疾驰,逐渐萎缩了。准是起风了。对面房里,那老妇人正要上床。克拉丽莎怀着极大的兴趣,凝视着她踱来踱去,那位老太太,穿过房间,到窗口来。她看得见我吗?真吸引人,窥见老妇人十分安详地、孤零零地上床去,而那边,客厅里,客人们还在畅笑,欢呼。须臾,她拉下百叶窗。钟声响了。那青年自尽了,她并不怜惜他;大本钟报时了:一下、两下、三下,她并不怜悯他,因为钟声与人声响彻空间。瞧!老太太熄灯了!整个屋子漆黑一团,而声浪不断流荡,她反复自言自语,脱口道:不要再怕火热的太阳。她必须回到宾客中间。这夜晚,多奇妙呵!不知怎的,她觉得自己和他像得很——那自杀了的年轻人。他干了,她觉得高兴;他抛掉了生命,而她们照样活下去。钟声还在响,滞重的音波消逝在空中。她得返回了。必须振作精神。必须找到萨利与彼得。于是她从斗室踅入客厅。

“克拉丽莎在哪里?”彼得问道。这会儿,他跟萨利坐在沙发上谈天。(他与她相熟了这么多年,实在叫不出口“罗塞特夫人”。)“这女人,上哪儿去了?”他接连问,“克拉丽莎在哪里?”

萨利猜想,彼得也这样想:兴许来了什么大人物,政客之流,克拉丽莎非去应酬不可,总得寒暄几句嘛;而这辈要人,他俩可不熟悉,除非在有图片的报纸上见过尊容。克拉丽莎多半和那号人在一起。然而,理查德·达洛卫并未入阁,不是什么大臣。萨利揣测,他大概没有飞黄腾达。至于她自己嘛,难得看报。只是偶尔在报上见到理查德的大名。不过——嗯——克拉丽莎会说,她生活在荒野里,孤陋寡闻,周围却有一批工商界巨头,他们毕竟干了一番事业。她也干了不少事呐!

“我有五个儿子!”萨利告诉彼得。

上帝呀,上帝,她变得多厉害!野姑娘变成温柔的母亲,为儿子扬扬得意呢。彼得回忆起,以前他和她最后一次见面,是在月华如洗的花椰菜丛中;当时她说,那叶子好似“粗犷的青铜”,她就喜欢来一点文艺腔嘛;那晚,她还采了一朵玫瑰。可是,在喷泉边,演完那套罗曼蒂克的把戏之后,她便逼着他兜来兜去,真是糟糕的一夜;他还得赶上半夜开的火车咧。天哪,他哭了!

眼下,萨利在想:那是他的老玩艺儿,拨弄随身带的小刀,他激动时总是拨弄那刀子。彼得爱上克拉丽莎的时候,跟自己也很熟,熟得很呐;还有那次忘不了的午餐,为了理查德·达洛卫闹得不可开交,可怕而又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