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后反派大佬靠我续命 > 第89章 出气(第1页)

第89章 出气(第1页)

7FOw“反正文书在这里,咱们继续修路就是。”

他们人手多,几天时间就把大路和乡间的小路都给修好了。修路重中之重是修桥,也是花钱最多的地方。以前通往县城的那座桥是一座木桥,修建了也不知道多少年了,桥两边的栏杆已经风化破损,而且整座桥面也面临着被大水冲垮的危险。这次修桥的是方晴专门找人联系的修桥的老师傅,修建桥的石材也是从山上精心挑选然后背下来的。桥修好之后宽四米,长十八米,整整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竣工这天放了鞭炮,祭了河神,就连县太爷都过来查看。人不光来了,还送来了一块硕大的用红布遮盖的牌匾。“方晴啊,你为乡亲们修路修桥有功,我作为父母官应当给予你奖励。”

说着他大手一挥,让人把那牌匾抬了上来。“这是本官亲笔题名,就挂在桥上,也算是本官为修建这座桥出了一份力。”

县太爷把牌匾上的红布给掀开,方晴看到了“郑由”两个大字。郑由,是县太爷的名字。明明可以直接抢走这个功名,他却还送了一块牌匾。方晴险些就没控制住嘴角的冷笑。“那我要多谢大人?”

郑由笑的眼睛都成了一条缝。“不用谢,不用谢,这是什么?嗐,你们准备了牌匾啊,那不早说,你们这牌匾上写的什么?”

说着郑由扯开了另外一块比较小的牌匾。万民桥。这是大家一致想到的名字。因为这是所有人出钱出力修建的,每个人都有份,一块牌匾写不下大家的名字,就叫万民桥。郑由嘴角的笑意僵硬了一瞬。“哎呦,你们这块牌匾还挺好,不过还是用本官这块吧,本官这块大,也气派。”

他都这样说了,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呢?看着“郑由”牌匾被挂上去,县令满意地直笑。这块牌匾他也是两天前让人准备的。要是在两天前他没这个胆子。毕竟当时西北的那群人还没离开安县。他专门让人盯着那群人,两天前他们走了,他悬着的心也终于归回了原位。不过是一块牌匾,他可没给方晴使绊子找麻烦。就算那威武大将军知道了,他也能解释。他心里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大家暗地里给他翻白眼。他还不知道,就是因为这座桥,给他惹来了杀身之祸。修完了路之后大家就忙着麦收,而朝廷的巡抚也悄悄进入了安县的地界。安县是两个府城之间的必经之路,巡抚的车队进入了安县之后就发现了他们这里跟其他县城的不同之处。路边没有饥寒受苦的流民,所有百姓气象面貌也都是积极乐观的。他是新任巡抚,第一次来冀州这边,他本来还好奇安县这边为何跟旁的地方不同,等他看到大家麦收之后就有了答案。在朝中时,他听闻过冀州这边的粮食产量高,可是亲眼看到还是感觉震撼。他瞬间也想明白了为什么这边的人都笑口常开,一副干劲十足的样子。还有就是这边的路,真开阔,大路两边修了排水沟,种了一排排的垂柳,弄得比京城的路都要好。他将这些一一写进折子里面,字里行间都是对安县这位县令的夸赞。进了安县的县城,他随便找了几个人跟他们打听安县县令,竟然都是一致夸赞。“咱们这位郑大人好,您来县城经过那座大桥了吗?上面挂着我们郑大人的名字呢,那可是郑大人给我们修建的。”

“还有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安县粮食产量高吗?也是因为我们县令,是他给我们培育出来了粮食种子。”

“郑大人是个好官,是真正的父母官。”

巡抚也把这些都写进了奏折里面。在安县几日,处处都洋溢着百姓对郑大人的夸赞声。可等这位巡抚大人一走,之前那些时不时出现在他身边的人就卸下了行头,回到了风雨楼。他们是赵世安安排的。不过是给郑由的死重重地添上一笔。县学书院旁边的宅子里,赵世安听小六汇报完了这事,嘴角勾起几分冷笑。等巡抚的奏折到达京城,太子那边再帮着推波助澜,郑由便是有八条命都不够砍的。“主子,八皇子已经跟太子的人接头了,高家那边肯定也察觉到了。”

赵世安靠在椅子上,手中盘玩着一串跟之前送给方晴相差无几的佛珠。“把线索都收拾干净,不能让高家那边查到方晴身上。”

“是。”

小六没有马上离开。“还有一事,咱们风雨楼前几日拦截了一封北戎通往京城的密函。”

赵世安低垂的双眼慢慢抬起。“高家?”

“主子您真是料事如神,确实是高家。”

赵世安嗤笑。哪里是料事如神,不过是已经经历了一世罢了。“密函说了什么?”

“是北戎那边跟高家索要边疆舆图。”

赵世安了然。“拓印密函内容再送回去,不要让高家那边的人察觉。”

小六狐疑。“主子,这密函为何不转手给太子?高家这是通敌叛国的大罪,这可是给太子一个大人情。”

赵世安眼底闪过几分不屑。“我暂时不需要太子的人情”他这语气仿佛一国储君不过是他手中无用的棋子。小六暗暗做了一个吞咽的动作。“是,属下这就去办。”

跟着主子身边这些年,他隐约也能感受到主子对高家的不喜欢,隐隐之间仿佛带着一些恨意。他一开始还觉得主子应该是归顺太子那一方,不过现在看来,主子哪一方也不稀罕。小六转身退了出去。小小安县看着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涌动。在方晴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赵世安部署了一盘大棋。麦收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几年前方晴租下了河堤那边的沙土地,一股脑地都种上了果树。三年过去了,果树也结出了大果子。方晴把这块果园一圈,里面修建了渠沟小桥,亭台楼榭,春天泛舟赏花,夏季避暑收果,同时开展了旅游和采摘业务。别说县丞里的人了,就连府城那边的文人雅士都时常光顾她的果园。这天方晴从果园出来,让工人把几箱子桃子抬上马车。她是打算去一趟县城,把这些桃子给分了。然而马车刚进了县城,突然就被拦了下来。“可是方晴方姑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