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后公主杀疯了 > 第56节(第1页)

第56节(第1页)

&esp;&esp;阅看的地点选在了永延宫。

&esp;&esp;这里平时为作为皇家宴席之所,场地开阔,铺陈典雅庄重,正适合阅看择选这样的大典。乐阳长公主一进殿便吃了一惊,正座之旁那个身着靛青裙子的人,一张保养得当的面庞气色极佳,正是沈德太妃。

&esp;&esp;乐阳长公主的脚步不由得一顿。自从晏和十二年,她想要借沈德太妃之命挑起朝堂风雨一事不成之后,每次看到沈德太妃她的心里总有些惴惴。幸而沈德太妃在通令克入宫后,似乎猛然间学会了低调行事,除了例行的皇族宴会,乐阳长公主几乎见不到她的身影。因此,乐阳长公主猛然在这样的场合见到沈德太妃,心中着实吃了一惊。

&esp;&esp;她身后的月姑姑却仿佛并没有觉察到她的异样,见她停下来,轻声道:“长公主殿下请入座,皇后娘娘马上就要到了。”

&esp;&esp;在沈德太妃微微带着笑意的注视下,乐阳长公主走到了正座之旁。她毕竟是晚辈,不得不弯下腰向沈德太妃行礼,道:“多日不见太妃,您看起来比新年时还要精神,真是令人羡慕。”

&esp;&esp;离得近了之后,沈德太妃脸上那似笑非笑的表情愈发刺眼了。她甚至没有伸手去扶起乐阳长公主,只是道:“托福。宫内无事,操心得少了,自然康泰。”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我是清闲纳福了,你乐阳在宫外劳心劳力,自然觉得日子难熬了。

&esp;&esp;乐阳长公主被她的话一堵,刚想反驳,殿外已经传来了内侍的声音,皇后在初怀公主的搀扶下步入殿中。乐阳长公主口中的话,自然就说不出来了,连忙和沈德太妃一起恭迎皇后。

&esp;&esp;裙袍之下,皇后的小腹微微隆起。初怀公主动作十分小心,等着月姑姑将正座上的锦垫重新整理了一遍后,方才请皇后坐下。

&esp;&esp;乐阳长公主笑道:“还是女儿贴心,皇嫂可是有福之人。”

&esp;&esp;“她是小孩子不晓事,才这样紧张。每日盯着我喝药,简直比御医还啰嗦。”皇后口中嗔怪,神色之间却满是欣慰。

&esp;&esp;夏侯昭向沈德太妃和乐阳长公主请过安后,笑道:“母后莫嫌我烦,再过几个月就好了。一会儿母后若是累了,莫要勉强支撑,早些去休息。我特地请了太妃来助您,许下了若干好处,您可不要让女儿蚀了本。”

&esp;&esp;沈德太妃哈哈大笑,道:“殿下放心,我自然理会得,定不会让皇后劳累。”

&esp;&esp;乐阳公主见她俩三言两语之间便将阅看的主次定了下来,若是皇后退下去休息,自己竟然还要以沈德太妃为尊,心中更是一紧。但是当夏侯昭又朝着她和沈德太妃道谢时,也不得不附和着道:“殿下无须挂心。”

&esp;&esp;“好了好了,”皇后道。“我这里事情简单,一会儿就结束了。你前朝不是还有事情要处理,快去吧。”

&esp;&esp;夏侯昭不再多言,笑着退了出去。

&esp;&esp;殿外,一百零五名入选的闺秀已经排成了数个队伍。月姑姑拿着名簿一一点过,能够进入阅看的闺秀无不是容貌上佳,家世显赫的妙龄少女。一时之间,整座永延宫都仿佛被她们的容光所照亮,沿着宫墙所载种的几十株紫薇虽在花期,相形之下,也显得黯然失色。

&esp;&esp;王雪柳站在最前面的一排,旁边便是裴云。朝阳已经升到了半空,少女们身上的脂粉香气若隐若现。忽而殿门打开,带起一阵微风,驱散了这甜腻的气味。

&esp;&esp;夏侯昭在程俊等人的服侍下走了出来。她显然还要去前朝处理政事,身上穿着日常的朝服,与殿外这些身着罗裙纱衣的少女大为不同,有一种勃勃的英气。她朝着月姑姑点点头,道:“姑姑,这便开始吧。结束了之后,派人去太极宫报与我。”

&esp;&esp;而后,这位帝国的公主殿下目不斜视地从候见的少女们前面走了过去。从始至终,她不曾有半点迟疑。

&esp;&esp;等到日中,永延宫便传出了皇后懿旨,高宗王太后侄孙女兵部侍郎王志璜之女王氏睿德昭彰【注1】,故册为秦王妃。又有河东郡太守之女莫纳律氏聪敏婉丽,赐婚于乐阳长公主之子沈泰容,择日完婚。

&esp;&esp;御婚

&esp;&esp;太极宫后殿,闻听此讯的圣上击掌大笑,对侧立在一旁的沈明道:“今日你皇嫂可是为你选了一个佳妇。莫纳律氏素来出美女,年纪又与泰容相当,足堪为配。”

&esp;&esp;他都这样说了,沈明自然唯有喏喏言谢。余下众人纷纷上前道贺,只有站在沈明对面的初怀公主仅以微笑致意。沈明想起妻子几次三番想要儿子娶初怀,最后终于还是不得,再看初怀脸上的笑容,不免就有些落寞。

&esp;&esp;今日一早,乐阳长公主刚刚乘车前往天枢宫,回到帝京方才两日的沈明就接到了圣旨。高承礼亲自来接他入宫奏对,沈明一到太极宫后殿,便看到御案上放着的一摞奏折,圣上还亲切地拿了几本让他参看。

&esp;&esp;这些应是言官所上的奏折,名姓都用墨水涂掉了。所言者,一是安毅之死,北军应负极大责任,先是低估了信州的春旱严重程度,又迟迟不派兵救援,拖延了战机,二是弹劾北军的部分将领私下与北狄人进行贸易,扰乱边境,给此次北狄人入侵开了方便之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