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杜月笙传奇纪录片 > 第99部分(第1页)

第99部分(第1页)

都是极可珍贵,令人感动的。

为了争取时间,杜吴二人立卽采取行动,两人就在华格臬路杜公馆客厅里,研拟了一纸名单,并且登时命人缮写请帖,分头投送,这份请柬由杜吴二人具名,邀集上海市声望最高、潜力最厚的大好佬们,翌日上午,在爱多亚路中汇银行开会,商讨重要问题

次晨,黄炎培等还在筹思如何说服杜月笙,操纵后援会,中汇银行的会议室,早已冠盖云集,高谈阔论,迅卽顺利无阻的正式成立「上海市抗敌后援会筹备会」,当场推定杜月笙、潘公展、钱新之、虞洽卿、徐寄庼、黄涵之为主席团,尚且议决在三天以后,召开大会。抗敌后援原璧归陶

待黄炎培那边得到消息,木已成舟,左派人物,在抗敌后援会中一概榜上无名,屏诸门外。于是,他非常着急,再拉上方自苏州监狱被释的「七君子」之首,「救国会」头脑,在黄浦滩上走红、活跃了好几十年的名律师沈钧儒,无日无夜,百计包围杜月笙,他们要求杜月笙「解铃还是系铃人」,逼迫他在抗敌后援会中增加左倾份子,亲共人物的名额,「不容国民党一党把持、操纵」,杜月笙吃这一般人缠不过,发了脾气,居然也满口新名词,振振有词的说:

「抗敌后援,是要大家一道来的,不能东一个来西一个我们应该把力量集中起来,不可以分分散,国民党领导抗战,就该国民党领导抗敌后援,不管你们怎样说,这桩事体已决定了。」

三天以后举行成立大会,到了各界代表好几百人,当场选出了一百二十一位委员再由委员复选常务委员三十五名,左派人物不但轧不进一脚来,连黄炎培梦寐以求的秘书长也未能到手。说来也是凑巧,一二八事变时的抗战后援会老秘书长陶百川刚好学成归国,如今又膺斯选,正好原璧归「陶」。

大会决定设立筹募、供应、救护、宣传等各委员会,大家七嘴八舌,闹哄哄的在推举负责人选,杜月笙不耐烦,站起身来高声的说:

「抗敌后援的事体要自告奋勇,让我杜某人先来自告奋勇看,各个委员会里面,最难做的大概是筹募委员会了,这一个就由我来!」[霸气 书库 电子书下载乐园—Qisuu。Com]

等一歇,不曾看见有第二位自告奋勇者,于是杜月笙又在喊:

「第二难的就要算供应委员会了吧,新之兄,你来做这个,阿好?」

钱新之只好笑着点头,来示接受。

大会组成,人选推定,杜月笙说:

「支持前方,等于救火,不能躭搁一刻,我们要立刻开始办公」

但是,问题来了,办公所需要的经费呢,市党部没有这笔预算,卽令有,数目太大,也难以负担。杜月笙说要铜钿容易,成立初期的一切开支,由我杜某人一个子负责垫出

不久,上海各界一致热烈支持抗战,掀起比一二八事变时期更为盛大壮阔的捐献浪潮捐款之来,有如风起云涌。秘书长陶百川查查账目,发现杜月笙私人垫付的经费数值已不在少,因此遵照前议,从捐款中提出一部拨还,杜月笙一看那张支票,登时退还,他说

「市民捐款是为了抗敌劳军的,我杜某人那能可以在这里扣账?」

说得大家都笑了,告诉他说:

「那杜先生也不能白垫这些钱呀?杜先生旣不肯收,帐上也不便处理,要不然,就移作杜先生的捐款吧!」

杜月笙这才点点头说:

「做捐款可以,不过,不必写我的名字。」

「不写杜先生捐的,写谁呢?」

想了想,杜月笙决断的答道:

「就写………………常务委员会捐助!」

打仗,要钱,而且要花大钱,正当杜月笙在为抗敌后援会的事,忙碌紧张,席不暇暖,一日,华格臬路到了贵客,财政部长宋子文,来找杜月笙商量,政府决定发行五万万元救国公债,财政部已经组成一个「劝募委员会」,办公地点,必须设在上海。

「宋部长,」杜月笙脱口而出的说:「要办公地点,不晓得我杜美路那幢新屋子够不够用?」

「尽够了。」

「那么,我立刻腾出来,捐给劝募委员会用,不管用多久,杜某人分文租金不收。」

接下来,宋子文和杜月笙商谈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海一地,公债应该如何劝募?杜月笙深思熟虑,他建议说:

「募公债,当然是越多越好,这一次,最好方面广点,工商界的朋友,希望他们尽量认购。上海市民,也要他们普遍的买。」

宋子文对他的建议,颇表赞许,于是,杜月笙便一口气成立了两个劝募队,上海市民劝募总队长由他自家担任,上海商界劝募总队长则推上海总商会长王晓籁,后来王晓籁说他一个子「杭不住」,向杜月笙请救兵,杜月笙便一脚跨过去,兼了商界劝募队的副总队长。募公债七千五百万

如所周知,对于抗战初期贡献极大的五万万元救国公债,上海市劝募成绩之优异,舆论备致赞扬,大家都晓得这是杜月笙及上海热心爱国人士四出奔走,努力劝募的结果,………………在全国总额五万万元中,仅祇上海一地,便募得了七千五百余万元,折合当时的美金,亦达两千三百余万元之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