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下棋的女人王斧头姓什么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算了,想不出原因,还是开心过日子,慢慢跟他算帐吧。

。。

“场依存”与“场独立”

印尼比赛,被打扮成当地女人的模样。

这两天出门在外,忙完了正事儿之后的时间都是自己的,开心得不行。

前一段工作累得够呛,这下总算可以歇歇,哪里也懒得去,倒头便睡它个日照三竿不醒。像吃了安眠药一般睡得昏天黑地,难怪十年前自己就被封了个小名叫呼呼,知学生嗜好者,师母也。

形容懒人的那话怎么说来着,好像是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反正压力不在眼前,咱是怎么放松怎么来。想想,躯体不在北京也不赖,至少不用单位、学校、家里三头牵挂,无需按时坐班,少了没完没了的应酬,更不用像苦行僧一样半夜三更还要挑灯夜战准备论文再不就是给出版社写稿子。

记得读博士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些心理测试,自己的答案结果可归属于人群中“场独立”一族,那意思就是个体表现不受外界环境左右,独立工作能力很强。有时导师也表扬咱学习时专心致志抗干扰能力强,还夸我时间利用率高,所以才能够把工作和学习都兼顾好。她老人家哪里知道学生在她面前时刻注意保持高度紧张状态,这下可好,自己有意无意间摇身一变成为那种所谓自主性很强的人了。

其实,我的心里最清楚,工作状态下、有外界压力情况下的谢军并不是自己的全部。从小在竞技场长大的我习惯了压力之下的生活,被事情推着向前走的时候自然会很努力。忙的时候,拳打脚踢的很有那么一点女强人的模样,但凡一有空闲的时候便会原型暴露。在家的时候,从不看书摆棋,母亲经常奇怪地问我:“怎么就没见你在家学习过呢?”所以,从来都觉得自己不属于勤快人,更与女强人沾不上边。为什么测试结果咱就“场独立”了呢?看来,学心理学的人再去做那些心理测试效果就不太准,要不自己“场依存”的那一面怎么没测出来呢?

“场依存”与“场独立”的矛盾同样体现在当博客,经营自家的网络小屋上。经常想,多亏这博客是在网络上公开的,既然半推半就之下拉开了场子,自己总得干得像那么回事儿吧。事先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至少坚持100天,美其名曰养成每日提笔的好习惯。一不小心消息外露,逼得我这个要面子又没常性儿的人每天都到小屋里涂抹两下。屈指算来,过去的两个月自己做得还算不赖,再坚持一下,便能顺利完成目标了!到时候,没了约束。。。。。。哈哈。说真的,有时候看到网友表扬小谢同志的勤奋精神,自己窃喜之余深感如此褒奖之词其实受之有愧。

朋友笑我经常会找个理由便自我表扬一下,小女人的心情护理得挺好。干嘛不这样呢?干正事儿时咱努力了,做闲事儿时咱放松了,委屈时咱抱怨了,难过就哭开心就笑,凡事咱全身心投入了,享受过程,结果也就不那么重要。

活着,就得有张有弛。压力越大,越得自己找乐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抗干扰能力

开心……

下棋可以锻炼人的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注意力集中能力,正因为如此,很多青少年棋艺爱好者都是学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但凡归属大脑思维领域的活动,注意力集中能力都是高效学习的保证。

其实,不仅要养成做事专注的好习惯,抗干扰能力强也是确保注意力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多时候,身边的环境不是随着个人的意志而转移,所以更需要去适应,学会抗干扰。

学习伟人年轻时到嘈杂的环境潜心读书的心气儿咱有,可迟迟不能实施到行动中。一来没有那么强的约束力,二来自己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总觉得这个年龄还要去干自找苦吃的事情,这样的行为未免太做作。

谁知,前些时候,锻炼抗干扰能力的机会却不求自到。那段日子,白天忙单位里的一摊子事情,把读书、写作都放在了晚上。棋院宿舍里,夜深人静一个人面对着电脑,工作效率还是挺高的。偏偏,不知从哪一天起,隔壁来了一对小夫妻。虽然至今仍与邻居尚未谋面,但对他们我却有着尴尬的熟悉。

宿舍墙壁的隔音效果实在太差,隔壁只要一回来人,流行音乐马上开始高频率播放。接下来,女人带有调情味道的欢爱之声便一浪接一浪传来,充耳不闻实在很难。声音飘进耳朵里,令自己有偷窥他人隐私的无奈。

刚开始的时候,声音一来便坐立不安,然后苦笑着继续对着电脑显示屏,自己的文章无从下笔,棋谱更成了摆设。但事情总得做呀,硬着头皮坚持,后来在这样的“音响效果”下工作也渐渐适应了。

这篇小文也是在夜晚某种特殊的声音伴奏下完成的。奇怪的是,当心中认可了某种现象的存在并把注意力集中在另一件事情之后,原来令人坐如针毡的声音反而根本听不到了。看来,事物面前,人的主观意志还是占主导地位。心静自然凉,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其实,我这里对“噪音”一点没有抱怨的意思,集体宿舍本来就需要互相包容,我反倒应该庆幸的是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得到锻炼机会。

随意记下自己的心得,希望隔壁的小夫妻不要看到这篇文章。就算看到了,也一笑而过。我确实想当面谢谢他们。

看不懂

粉色温柔……

母亲是从东北一个小县城的农村里考上清华大学的,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后来组织了家庭,有了我。时代变革和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对母亲的改变并不大,六十多岁的人了,母亲为人处事还像孩子一样善良单纯,她是一个很低调的人。

小时候父亲在部队工作,母亲一手把我拉扯大。在我的心目中,母亲一直是最重要的人,对我的影响也最大,很多人都说,现在的我很像母亲年轻的时候。

记得1991年我第一次拿世界冠军的时候,一下子从默默无闻变成了公众人物,生活因为一个比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被采访的对象当然也包括母亲,谁让她是冠军的妈妈。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不是母亲开心的笑脸,而是她一遍又一遍地回答完记者提问之后总要补充的几句话,“谢军是个普通的孩子,她以后的路还长的很,拜托大家别把她捧得太高了。”

十几年过去了,我踏着沉稳的脚步前行,该去打世界比赛的时候就收拾行装,该去读书的时候就去学校,该做饭了就去菜市场,女儿三十多岁的人生轨迹应该没有太让母亲失望。按照她的话说,“总算没有迷失自我。”

一直以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自己的事情,可这些年也发生过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参加单位组织的年度体检,排在医院里等候体检的队伍中,不时会有人问“是谢军吗?”笑笑,算是肯定的答复。“你怎么也到这――里来排――队体检?”话语里透着替我惋惜。几句话把我问得莫名其妙,到医院体检怎么会走错地方,难道就因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过一点成绩,常规体检也要来个世界级水平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