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侯门锦绣林清苒 > 第79部分(第1页)

第79部分(第1页)

于是,正是意气风发的邵大老爷,一下给气病了。

传到朝堂上的就是邵大老爷抱恙在家,这外祖父做过的事,哪能揣测出他要对侄子不利呢,小皇帝看邵大老爷几天没来,派人去邵家慰问了一下。

这不慰问还好,慰问完的当天下午,邵大老爷这拖着病的身子进宫谢恩去了。

当时林文锡在给萧景毅授课,听闻这内大臣邵大人求见,也没让林文锡离开,小皇子想的简单,直接让邵大老爷进来了。

这不,谢恩之余,小皇帝问了句缘由,邵大老爷就‘如泣如诉’的说了外头怎么传的这些是非。

小皇帝转头看林文锡,对这个师傅加上辅佐大臣还是有一定的依赖性的,“邵大人所说可否属实。”

“当 年劫案皇上应该有所知,顾老将军派过去的下属雷大人去和劫匪联合,打劫赈灾银两杀害邵长忠夫妻和当时数位无辜官兵,这案子也是两年前才真的得以昭雪,邵大 人是顾老将军的亲外孙,这外头有些传言,邵大人其实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林文锡不介意详细的,完整的把事情说了一遍给皇上听,末了又添一句,这和些茶楼里 说书的人较真,气量也太低了。

“此事朕知道。”萧景毅点点头,“不过顾老将军所犯的错,和邵大人是没有什么关系,外面这样传言,确实过分。”

林文锡不放过这么好的教诲机会,“皇上,此时就是要有气度,明知无过,何须因为这点小事自己伤神呢。”又不是三岁孩子,碰不得,说不得。

邵 大老爷此时脸色微微发青,这要是还听不出里头的讽刺之意,他就白活了,于是邵大老爷跪在那,亢然的说了一大通的话语,里头无一不是阐述自己被冤枉这难过的 心情,外祖父有错,是做的不对,但死的是他弟弟,尽管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从小一起长大,他也是很疼爱这最小的弟弟,更别说要害侄子侄媳妇了,如今外头这 么传,还愈演愈烈,邵大老爷觉得委屈觉得受冤枉。

小皇帝知道是知道,但又不清楚里头的恩恩怨怨,本着先入为主的观念,他觉得邵家大老爷是个好的,那么他这一番话在小皇帝这里就有作用。

差 点没有把忠君爱国都给搬出来,林文锡看着小皇帝脸上的神情,见邵大老爷总算是停下来,对着皇上拱手,继而对邵大老爷说道,“邵大人,如此一来,你就更不能 病了,你这一病,这子钰和清苒两个孩子,不是得觉得对不住你了。”让这么好的一个大伯父受了流言污蔑,做小辈的,心里哪能安啊,是吧,不得赶着上门道歉去 了。

林文锡自然会拆他的台,转头对皇上说道,“皇上,邵大人受了如此冤屈,不如就允了他多在家休息几日。”

又是一脸的关切,“邵大人,还请放宽心才行啊,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些事儿,转眼就过去了。”

邵大老爷神情一滞,觉得以后再来皇宫不能在林大人在的时候,必须选他不在。

最终做决定的自然是皇上,邵大老爷当然不可能一直抱恙在家里,这内大臣的位置才坐几个月,怎么能放心休息。

小皇帝还是倾向于了邵大老爷的苦衷,外祖父如此,做孙子的如今是做什么都要让人说,等于背个锅子在身上,随时都能让人抹黑,于是小皇帝对林文锡说道,这洛都城的风气该整整了,怎么说也是家事,外头传的风言风语的,影响到了官员的声誉,流言蜚语害死人,要不得。

当学生的最讨厌受管束,小皇帝自然也是如此,他觉得邵家大老爷的事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民间过多的肆意传言,肯定是不对的。

林文锡听了皇上的话,一半欣慰一半愁。

欣慰的是先帝没选错人,皇上学的很快,也会举一反三,将来长大了治国,肯定是能有很好的一套。

愁的是皇上如今正是容易受人影响的年纪,邵家大老爷这样的,谗言一多,很多时候都是防不胜防的。

谁 让他们是辅佐大臣呢,皇上旨意下了,林文锡还得照办,找了张忠侯商量此事,这肃清洛都城里的说书人肯定是不可能的,民间这茶楼里说书也是一种娱乐趣味,权 衡一下,给这说书的内容定了一个范畴,皇家的事儿肯定是不准在话本子拿出来说的,还有就是诬蔑朝廷命官的,说人是非的话本子也不能说。

林 文锡一笔写下,诬蔑人的自然是不能说,例如邵家大老爷这样,别人诬蔑他要害侄子侄媳妇,肯定是不对的,但不是诬蔑的话,就没有明确禁止,例如说顾老将军和 当年劫案的事情,例如谁家官员娶了小妾休了夫人的,哪个官家的人欺凌弱小,收受贿赂,林文锡是义正言辞的禀明皇上,“皇上,这御史台的人再多,也不能看的 遍朝中官员的日常作风,百姓的这些传言,说书的,其实就对这些官员起了督促作用,我们看不到的,他们看到了。”凡是讲究一个度。

北王爷他们不会任由皇上自己拿主意定夺,所以这旨意到最后付诸实际的时候,倒显得不痛不痒。

谁会没事老去诬蔑朝廷命官呢,吃饱撑着。。。

纵火案和邵家的传言慢慢淡去的时候已经八月底,洛都城的天也渐渐转凉,涵哥儿也要准备着去书院里念书。

林清苒给他理了理领口,带他到了前厅,这边有丫婆子带着十几个小厮候在那。

年纪在六岁到八岁之间,林清苒带他走过去,“选两个小厮,以后他们就跟在你身边服侍你,还要跟着你去书院。”

涵哥儿看着这些人,一会儿,回头看林清苒,“娘,就这两个吧。”涵哥儿指了指第一排穿着干净的,又指了指第二排年岁稍长的。

林清苒点点头,把这两个人留下,让丫婆子带着其他人出去,让李妈妈出去付银子拿身契。

“给他们取个名字。”林清苒出言提醒他,涵哥儿想了想,“你叫明路,你叫庆俞,明路以后跟着我去书院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