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悠悠入名下一句 > 第五章 师傅讲道(第1页)

第五章 师傅讲道(第1页)

周天运转有诀窍,特定速度在特定经脉有神奇的效果,现在单凭打坐运转周天就能补充大部分精力,每日睡三四个时辰就好。

经过一晚上的修炼和几个时辰的浅眠,黎本初就已经能精神抖擞的干一天活。

在古代成书是一件很耗费时间的事情,要想成就经典非数年之精力不可,黎本初也不可能一直在观内协助师公著书。

所以这天,他和师傅像往常一样下山讲道去了,除去治病、科仪、讲道就是鹤观道士下山的最大原由。

由于鹤观没有太多历史相关的书籍,所以黎本初也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的黄夏族究竟发展了多少年,可以肯定的是道家才诞生几百年,还没有完全形成儒道释的三合一,要是不下山讲道那些潜在香客说不定就去信其他教了。

讲道看上去很高大上,其实就是古朴点的寓言故事,大多都是劝善,修德的真善美故事,也有讽刺、暗喻之类的故事。

实际上这些寓言故事并非道家专属,各类书籍都有类似的内容只不过道典有更偏向于庶民的版本。

比如给宰相和君王这类地位高的人讲的都是庄辛谓楚襄王之理,而庶民讲的都是亡羊补牢、助苗拔长之类的,有些像亡羊补牢这类中译中的故事庶民才看得进去。

要真讲什么君王不该宠信弄臣专淫逸侈靡不顾朝政之类的庶民说不定拔腿就跑,人只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事务,庄辛谓楚襄王之理对平民百姓来说还是太远。

还有就是讲道理,万物之变化,天地之本源……

这部分就是极端空想道士脑补出来的,忽悠人很有格调就是经不起推敲,但也难以证伪。

今日下山是去附近大城邕城开坛讲道,如果是大城那么寓言故事就会少一下,多是一些天地本源的讲解。

黄源师傅在一处人流密集的街道开始摆坛,黎本初就在旁边协助,像这种讲道坛位一般很小,三两下师徒两就搭建完了。

“天分星宿,地分山脉,山脉有危有安,易变则危少变则安,山林峭壁显安危……”

最近有传言西北有地动传到这来了,所以吃饱肚子的城里人都会对这种人天地现象有好奇心,主要是想知道邕城会不会也有地动的风险。

“老道士我听了半天也没听懂,那咱这邕城会不会也地动啊!”挑着扁担的手艺人干巴巴的问了一句。

“地动?地动是啥。”

“地动自然是。。。地动。”

一些知识贫乏的小商民不断问出让黎本初啼笑皆非的问题,不过被师傅瞪了一眼后黎本初也跟着师傅板着脸了。

“邕城地动与否,需看地势山脉,山林水秀,溪流川河皆可先卜后知。”师傅晃晃悠悠的说出预测地动的规律。

旁人追问地动是否县令有恶举,老天发怒导致,黄源摇摇头缓缓解释了风水观地动的学说。

鹤观道经对地动的解释是风水学说,在其他地方有地龙和天罚的说法,地龙翻身天摇地动,有人把地震的原因归于藏匿大地之下的万里地龙。

天罚则是有人不敬鬼神或君侯德不配位引天怒,黎本初觉得天罚应该是某些小国互相攻伐的借口,在大夏建立之前的混战时代即使没有地震也有一大堆理由开战,更别说有地震后方便趁人之危了。

风水学说是要看地形地势来判断未来是否会发生地震,也是极其玄学的说法,甚至还有阴阳不合的说法。

这次讲道没有持续太久,仅小半个时辰黄源就带着黎本初收坛去城内其他地方。

古代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单单是从观内下山就用了一个时辰,这次他们讲道最多三四次就得回去了。

但黄源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宣传道法,而是让邕城富贵有空来道观参拜参拜,只要在城内活跃一下,未来观内香火就会旺盛一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