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窃明黄石最后都娶了谁 > 第48部分(第1页)

第48部分(第1页)

……

虽然早就知道可能会出现这种情景,但村民的态度还是让黄石有些失望,他幻想着能被辽东父老当作解放者看待。

失望归失望,正经事情还是要办。黄石用最柔和的语气说:“本将奉平辽总兵命令,把沿海居民迁往海岛,几位老人家,建奴凶残,还是跟我们走吧。”

几个老头对视了片刻,一起扑倒在地,还是领头的老者开口回话:“将军,吾等世世代代居住此地。这一路出海漂泊,冬季将至也没有房屋御寒,我们几个老骨头死不足惜,可村里还有刚出生的婴儿,有坐月子的女人。求将军开恩。”

老迈的声音里尽是苦楚之音,一迭声的“将军开恩”响个不休,这些年纪足以作黄石祖父的人拼命磕头,血从额头流了满脸。

身后的杨致远喝道:“尔等本是朝廷赤子,所以朝廷才让我们来接你们,为何尔等宁可向建奴缴赋服役,也不愿意回归朝廷治下?”

那领头的大概是村长,他听见杨致远的问话后,不敢出声只是向黄石磕头,后面有一个老头哆哆嗦嗦地开口:“将军,吾村都是本份良民,几代来从来不曾拖欠皇粮,村外的田土都是祖辈传下的,不敢舍弃。”

另一个也壮着胆子接下去说:“这位将军如此神武,光复本乡指日可待,我们留在此地,不让土地荒芜,到时候也好给将军纳粮出丁啊。”

虽然不是想象中最好的结果,但是黄石也必须带走他们,长生岛百废待兴,急需人力、物力,何况把这个村子留下,一年至少能为后金提供二百石粮食和几百斤干草。

“诸位父老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本将军令在身,不得不如此。”黄石小声抱歉了一下,然后高声对全村百姓喊道:“请乡亲们回去收拾一下,本将的部下会帮助你们搬运家什,两个时辰后动身。”

天渐渐黑下来了,村民似乎大多认命了,开始把农具捆起来,绑到牲口背上。上百士兵在村外举着火把,形成一道严密的封锁线。村里面的士兵纷纷动手,帮村民把粮食和干草打包,准备一起运走,村民对干草的重视程度一点儿也不低于粮食,没有这些牲畜不能度过寒冬。

黄石背着手站在黑夜中,眼睛被头盔的阴影彻底遮住了,一声不吭地望着骚动的村庄。杨致远急匆匆地赶来,冲黄石行了个礼就开始汇报:“属下大略清点了一番,这个村子有三十五壮丁,十一头牛,一百多口人。五百石粮食,二千多斤干草,还有上百农具,我军收获很不小。”

“如果我军不来,他们要上缴多少粮食给建奴?”黄石用不带感情的语调问道。

“建奴规定的赋税是六四,就是三百石粮食。”

“每户靠十石粮食生存么?”

“饿不死而已,再说他们总可以打些小兽,挖些野果、野菜。”杨致远隐隐猜到黄石在思考什么,就轻笑了一下:“他们移居去岛上,粮食还可以多分到一些。”

“冬天就要到了,马上就要下雪了,我们还要扫荡很多个村子。”黄石好像是在轻声自语:“临时搭建的茅屋不知道能不能让他们御寒,这个冬天会很冷的,希望不要冻死老人和孩子。”

岛上工具缺乏,日常的主要工作又很繁重,所以现有的房屋也还是很简陋。黄石的问话让杨致远愣了一下,不过他马上说道:“回去属下会立刻组织人力砍树,搭建屋子并收集柴火。”

这乐观的话让黄石又干笑了一声,要是有那么多人力黄石匪帮也不用在这里搬迁居民了。这次行动可以净赚两百石粮食以上,就是不知道每石粮食需要多少条命来换。

“大人,我军也是迫不得已啊。”杨致远终于说了句心里话。

“不错。确实是迫不得已。”黄石轻声重复了一遍,语气却很不坚定。

就在此时金求德气急败坏地过来了,草草一拱手:“大人,有十个老头,说什么也不走,属下又不能用强,请大人示下。”

领头“闹事”的还是那个村长,黄石走过来以后,本已经瘫在地上不动了的老头又挣扎着跪起来:“将军,草民已经老了,没有什么气力了,情愿在此等死。”

(第08节)

谁人为我砺青锋 第09节

“老人家,你这又是何必呢?你有儿子、孙子,你不想再跟他们一起了么?”

老村长趴在地上,用恭恭敬敬地语气解释说,后金方面早有有命令,村子的壮丁私逃,村长要被处死。如果全村私逃,就要把村民地祖坟开棺作为惩罚。村长像保护祖宗坟墓,所以恳请黄石让他留下,好给后金政权一个泄愤的对象。

“草民本来也没有几天好活了。”

其他的老人也都跪在地上说:“将军,我们祖宗的墓地都在这里,村子没有了,也不会有人上坟扫墓了,我们至少要把坟头留下,等王师回来的时候,也让孩子们有个地方上香。”

“请将军照顾我们的子孙了。”十几个老头一起边磕头,边叫嚷着。

周围的村民都停下手里的活往这里看,很多士兵也露出不忍的神色。

黄石愣了很久,突然开口大声说道:“既然如此,我不要你们迁居了。”

他冲着上百村民喊道:“我很快就走,你们都留下吧。”

村长吃惊地抬起头:“可是将军有军令在身。”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黄石仰天长笑了一声,心中一下子豁然开朗:“我乃大明武将,不能守土安民,岂能再强人所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