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抗战之钢铁咆哮免费阅读 > 第258部分(第1页)

第258部分(第1页)

“等有一天,战火烧到日本人的本土,等到这些日军家破人亡的时候,他们才会知道民国遭受的这些磨难和创伤。不过患难见真情,宣传部那边要加大宣传力度,这次是个很好的题材,军心一心嘛。”姜立叹了口气道。

“是不错,这个类型的电影一定要抓紧时间拍出来,战火烧到日本的本土?这还不知道要哪一年呢。”周总摇头道。

“不久了,熊大缜那边这几个月进展很大,咱们的潜龙性能稳定下来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机械故障已经逐步排除,潜龙很快就要一飞冲天。到时候潜龙一出,我看日军拿什么挡住西北军的反攻。失去了制空权,日军也不过一群厉害一点的步兵而已,步兵再厉害,也撑不住西北的坦克集群。”姜立摇头道。

“什么?潜龙已经稳定下来了?什么时候进行量产?我怎么不知道?”周总吃惊地问道。

“我也是刚得到的消息。飞机制造厂那边已经专门开潜龙的生产线,保密等级为最高级。现在月产3架,用不了两三个月,就能组成一个飞行中队。我已经向领袖打了份报告,随着潜龙的服役,原来的作战计划就有些偏于保守了。今年我打算把动静搞大一点,现在可以进一步加大扩军规模,新兵蛋子虽然打仗不行,协助管一下后方的秩序还是足够的,后面我们党控制的区域会迅速扩大。”

“军事上的事你在行,对了,这次专程来洛阳,有件事还得跟你商量一下,苏联那边邀请领袖去莫斯科一趟,领袖虽然没有直接表态,但苏联人提了几次,这件事你怎么看?”周总问道。

“苏联现在自身难保,自然是想起咱们来了,照我看,不用理会就是了,而且西北军北上,未来在外蒙的问题上,很可能会与苏联闹僵,现在给对方帮助,无异于自寻烦恼,倒是英美那边,一再催促,可以派一支部队到云南训练一段时间,一是为将来南下作战打基础,另外也是将西北的影响力进一步扩散至西南,不能让蒋委员长专美于前了。先内后外,统一了国内的这段时间,民国最新的几种武器装备规模扩大之后,才有底气掺和到列强的游戏里面去。”姜立说道。“现在离统一的时间还很长。”

“好吧,我也回去跟领袖再商量商量。另外也去看看改进后的潜龙,到底到了什么地步。”周总点头一笑,很快将烦恼甩到了脑后。之前虽然对西北的航空高看一眼,但并不认为能走的走到这个时代的最前面。不过从眼下的情况看来,哪怕是欧洲大战,仍然也是螺旋桨飞机的天下,而日本的下单翼飞机不过新服役,在这个时候,西北已经一只脚踏进了喷气式朝代。尽管装备量还不大,可技术上的领先和新飞行器的出现,足以大为缩短抗战的时间,周总从未觉得胜利离西北如此之近。

就在后方的飞机制造厂加班加点在制造战机的同时,腾龙战机也在空战中发挥出了优异的作战性能,哪怕西北全力生产潜龙,可这种全新的喷气式飞机生产基础太过薄弱,一再提高性能,增加的产量也不算高,相对来说,飞龙与腾龙仍然是西北的作战主力。

很快,西北通过了英美的要求,派出了一个编制3个步兵师,一个独立重炮团,一个主要由复仇者组成的坦克营,混编成的独立第15军进入云南,只是15军赶到的时候,国*军入缅作战的主力已经战败,退走野人山。日军成功控制了火车站,截断了滇缅铁路和公路。为此,美中英三方再次开辟了驼峰航线,用来运输物资与人员。

杨耀峰率领的独立第15军并没有按照美方的命令进入指挥区域,而是停在了云缅边境的热带雨林不断的进行操练。尽管英美一再要求,但15军并未像国*军那样听从英美的安排。西北没有拿将士的性命去讨好洋人的习惯,这段时间日军也得以肆虐整个东南亚,并且以迅雷之势占据了大部分重要地区,只是此时的日军已经相当的分散了。而西北军出现在云南,也引起了日军极大的警觉。

在重庆那边接连造出了两艘u型潜艇,一艘900多吨的浅水炮舰,开始试水制造军舰的时候。孙立人指挥13军主力,用独立重炮团,还有一个坦克营强攻临颖的同时,另外抽调了一个摩步团,一个坦克营,还有三十辆战车组成的混合队伍迂回瓦店,在野外截击了日军一个联队,利用航空兵的优势,在四五架花猫攻击机与十多架西风轰炸机的联合打击下,七十多辆坦克,突击炮,还有三十多辆装甲车,直接击溃了日军一个步兵联队。

取得了瓦店镇作战的胜利之后,迂回支队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直接奔袭了日军设在陈庄的机场,一举将日军停留在地面的十多架日军飞机用炮火击毁。然后迂回的支队回马一枪,切在了骡河与临颖县的中间。孙立人以一个军的兵力,直接打散了日军一个支队,并且摆出全歼在日军支队主力的气势,在华北战场上是不多见的,而到现在为止,孙立人的计划已经成功了大半。至少在没有足够援军的情况下,全歼平田支队,几成定局。

面对13军几万人,两百几十辆坦克,突击炮,辅以近百辆雪豹装甲车的精锐力量的突击,兵力不过六七千人的日军平田支队没有太多招架的功夫,便被截断了退路。为了全歼这支日军,姜立又从川军里面抽调了一个步兵师,还有集团军的一个骑兵师火速增援。杨虎城的第3集团军主力也在开始向南移动。

这场战打了几个月,河南省的冰雪已化,随着气温的升高,给中原野战军团提供了一定的例利。此时中原野战军团一个集团军的兵力提高到了近二十万人。加上孙立人的独立13军,二十几万人沿着平汉路一路南下,平田支队被迅速淹没在几十万大军里面。

中原野战军团如此规模的作战行动,大有直指武汉的驾势,而重庆第一艘浅水炮舰,还有几艘运兵船的下水,无不显示西北军有越江作战的意图。联合舰队再强大,但要深入腹地,在长江里面接受西北空军的洗礼,除非日军海军高层烧坏了脑子,才会去干这种事。

华中方面军由于既要负责对南面蒋系中央军的压制,又拿出了一部分兵力牵制了中原的西北军,只是攻下郑州与华北方面军会师中原的目的并未达成,就遭遇了西北军的大规模反攻。尤其是杨虎城与孙立人二十几万人几百辆坦克,装甲车压过来,在河南南段的日军根本招架不住。压在华中方面军头顶上的担子顿时重了不少。此时在华作战的主力全是华北和华中,华南的根本抽调不及,要负责随时支援东南亚,也根本抽调不出足够的兵力。因此,松井石根只能将主意打到兵力最为雄厚的华北方面军身上。

临于华中方面军所面临的巨大压力,田俊六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反复考虑,再加上大本营那边的部分指令,抽调了两个师团南下,加入了华中方面军的序列,进入驻马店一带,负责阻击南下的西北军。另外又加强了豫东与皖北方向的防御,以应对张楚九的,还有赵铁树集团军的反攻。眼下的形势对于华北方面军来说,确实不太妙。由于日军南下,海军也消耗了一些舰只,而南洋的大量的工业橡胶,粮食,还有石油,都要用船运回日本本土。单是一个婆罗洲油田,运过去的机械,还有一年至少高达几百万吨的原油,便要挤占大量运力。因此造船的需要压过了所有需求。

再加上为了应付美国的威胁,一度因为侵华战争影响了造舰计划的海军,此时也加大了造船,尤其是航空母舰的力度。日本此时一年的产钢量不到六百万吨,以至于分给陆军的份额不断被挤压。而陆军,包括东北军,华北,华中,华南,东南亚作战部队好几个方向。

钢铁产量产量的不足,直接制约了此时日本军火的产量,尤其是在坦克,装甲车,还有各型火炮的补给上,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而与此同时,西北的年产钢量,在川南,包头,还有西北一些中小型铁矿的供应下,已经突破了400万吨,而且还在用极快的速度增长,每个月从生产线上走下来的坦克,突击炮已经超过了百辆。这几个月的时间,每个月都有一百多辆坦克,突击炮走下生产线,迅速壮大前线的作战部队。而西北军的火炮产量也在迅速的拔高。日军原来相对占优的火炮优势也在迅速的被拉近。

599章 尾声1

(相信书友们已经看出来了,书越到后面越是记流水帐,到这里已经是洪水滔天了。不过没办法,现在都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被干掉,最后通谍已经收到,呃,只能草草收场了。后面还有两张,十分钟,这本书就完本了。)

日军补充的九七式坦克不仅在质量上差战斧,剑式突击炮几筹,而且在数量上也已经不对等。在姜立的命令下,野战军团几乎一路是在用坦克,突击炮,辅以航空兵开道,逼着日军拼消耗。

但日军每个月击毁西北军坦克,突击炮的数量仍然赶不上西北生产坦克的速度。也使得在战场上出现的西北军坦克越来越多。

而航空兵的乏力,使得日军步兵不得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依靠阵地才能挡住西北军的步伐。几年前的华北战场此时出现了惊人的逆转,以前西北军极力避免与日军打野战,到现在,日军已经开始在避免西北军直接在野外作战。否则一旦双方焦酌,西北军调集了足够的装甲部队进行突破,对于日军而言,无亚于一场灾难。西北军的坦克,在野外,根本不是步兵能对付的。重量已经超过了三十吨的战斧坦克,小口径的火炮都已经撼动不了,更何况此时武器设备比起1937年并未得到多大提升的日军步兵。因此坦克,突击炮在野炮的冲击力,也根本不是此时的日军能撑得住的。

对付坦克群,最好的方式,只有规模差不多,甚至更大的坦克群。

战争进行到1942年6月,西北军用坦克开路的战术,使得装甲部队蒙受了一定的损失,虽然日军用掷弹兵拼掉西北军两百多辆坦克,突击炮。可此时日军的伤亡比已经开始超过了西北军。正用飞快的速度,向姜立理想的作亡比例迈进。比起孙立人刚进攻骡河的时候,哪怕是除掉损失,中原野战军团也多出了五百多辆坦克,突击炮。而日军出现在战场上的九七式,九五式坦克,几乎被击毁殆尽。

杨虎城,孙立人一口气将战线从临颖推过了漯河,驻马店,到确山县,南边不过数十公里,便是千里长江。而赵铁树,张楚九,也打过了开封,兰考,周口,兵锋直指徐州重镇。豫东,豫南方向的告急,让田俊六,松井石根,一阵手忙脚乱。面对西北军规模空前的反击,还有日军各线遭受的溃败,一时间让人措手不及。两人不得不从其他地方抽调兵力,对西北军进行防堵。同时紧急向大本营请求航空兵,坦克,还有大量补充兵员。

只是姜立的这一番动作并不算完,在田俊六抽调兵力到徐州一带,避免被西北军攻入徐州,山东切断津浦路时,在河北方向的兵力已经出现了一定的空虚。

在田俊六在组织津浦线防御,阻截从陇海路东出的西北军时。一个让英美列强也叹为观止的战略欺诈也就此形成了。姜立抽调了一直雪藏,组建了多时的田见龙独立装甲师,还有中原野战军团补充到的另外三百多辆坦克,突击炮。与王铁汉的第6集团军,还有两个独立重炮旅,一部分独立炮兵炮超过200门105mm,150mm重炮,西北独一份的战略攻城炮大队,6门210mm列车炮。超过三十万人的,庞大的装甲洪流沿平汉路北上。一通狂轰滥炸,直接击溃了安阳的日军守备师团。

在同一时间,李杜在绥远的集团军也已经发动,二十多万军队,与周大富的混成装甲一旅几百辆坦克,装甲车杀奔归绥,装甲部队已经衰竭的日军根本无力在广亵的草原上与西北的装甲集群硬撼。虽然此时隼式战机已经批量服役到前线作战部队,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以双方在机种上造成的差距,只是隼式战机服役的数量远远不及飞龙与腾龙战机。无力改变日军战机相对落后的现实。迫于英美在东南亚的压力,还有海航上的损失,日军在飞机制造上的能力也被摊薄了,至少西北迅速增长的工业实力使得日军陆航在量上的优势也被西北军在工业还有飞机质上的优势给拉平了。

形势的急骤恶化便是从进军南洋开始,田俊六在指挥部咆哮过已经不止一次了,之前西北军虽然也犀利,但日军依靠相对强大的工业实力始终能压着西北军一头。西北军这几年突飞猛进,而在华日军相比起以前,甚至在走下坡路,海军,南方军深陷东南亚根本无力抽出精力北顾。一直在积蓄实力的西北在日军大举南下,全面铺开之后才陡然发动,这份隐忍,田俊六想想都觉得害怕。更让田俊六害怕的是,此时西北军在步兵轻火力上,机步枪火力都超过了日军,火炮上也逐渐在扳回优势,航空兵上已经占据微弱的优势,而装甲部队上则是绝对优势。

日军现在已经需要靠更多的兵力才有和西北军在野外决战的能力。可惜现在日军不具备这么庞大的兵力,依靠手头上的兵力,面对西北军的四处出击,田俊六甚至只能依靠手头上的兵力重点设防。哪怕是大本营,也只能从东北军序列中紧急抽调部队南下。只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抽调的东北军基本上也只是普通步兵,并能改烃双方的兵种格局,最多只能拖延一下时间,日军增兵的速度,绝没有西北军来得快。而西北军装甲部队,还有航空兵的扩张速度,更是让田俊手心里有些绝望。

李杜在绥远的第5集团军很快清理了日军在归绥外围的日军,并且截断了归绥与大同之间的联系。王铁汉的第6集团军全力北上。

此时日军才开始清楚了姜立的战略意图,只是等日军反应过来,紧急从东北抽调关东军南下,西北在檀自新之后,一直并未动用的伞兵集群在天镇和张北,日军的大后方来了一次华丽的空降。在山西的日军一直忙着对付晋绥军与朱总的第18集团军。日军处处设防,但大后方的兵力相对就要薄弱了不少。这次规模浩大的空降再次刷新了西北伞兵在豫西创下的纪录。

西北军有如神来之笔的大规模空降直接将绥远与山西截断,并且封锁了山西日军北撤的路线,直接改变了双方的势力均衡。意味着日军在华北的航空兵必须要穿过整个山西省上空,才能抵达西北核心区域。而河北日军将同时遭受几面的进攻。

西北军的空前大手笔震惊了所有列强,尤其是英美在东南亚一败涂地,蒋系中央军败走野人山,正在应付西侵印度日军的时候,西北军竟然已经在北面完成了惊人的逆转。

西北军的全面反攻,也使得一度被战火惊扰了四年多的国民空前振奋。四年多了,总算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民国的振奋自然也就意味着日本的惊惧,日军紧急抽调了所有能调集的隼式战机,还有大量的九六战机,甚至还有本土的一部分零战组成的庞大航空编队支援华北,直接出现天镇一带上空的日军战斗机群便多达一百五十架,轰炸机两百余架。

此时在绥远的日军已经成了强弩之末,李杜的第五集团军已经控制了绥远的大部分区域。获得了足够的前进机场。这半年多来,由于后面产量的提高,西北批量生产的潜龙3型战机,服役到部队的已经达到4个中队,53架潜龙,71架飞龙与腾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