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抗战之钢铁咆哮免费阅读 > 第90部分(第1页)

第90部分(第1页)

奉天那边带过来的**千万现金。 借以撬动的投资规模就达到了一亿四五千万美元上下。 如此庞大的现金流, 对于此时处于经济危机高峰的各国来说, 那些商业投资者如同闻到血腥的鲨鱼, 蜂拥赶往兰州。 邵力子一时间也应接不暇, 姜立原本在忙着巡视军情以及特战队的扩大组建工作, 此时也不得不把军务放下, 帮着邵力子分摊一下压力。

劝也劝过了,既然钱是姜出的,姜立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吧。邵力子叹了口气, 他这个省主席是经过杨虎城与南京共同认可的, 若要按关系来说, 偏向南京多一点 。 此时南京已经听到一点风声, 也是让邵力子尽量促成西北这边的资金往实业上流。 而不是用在采买军械上。 显然在南京的眼里, 15路军用来购买军火的危害远甚于用来发展实业。

按照姜立的想法来做也算是遂了各方面的意思。 若是姜立知道此时南京的法恐怕要捂着嘴偷笑了,把手里的一点钱都用来买军械, 虽然眼前能强盛一时。但手里的军械再多, 交通不行也运不出去不是, 就算姜立眼下有一百辆虎王坦克, 但拿在手里跟废铁区别不大, 首先手里没有一支足够的技术团队能维修这些金贵的大家伙。 然后民国现在根本没有足够的桥梁能支撑这支坦克队伍的转进。 比如这次去上海, 虎王也是没办法任意活动在战场上的, 毕竟此时民国的交通基础不足以与欧洲相提并论。 手里有再多的家伙但不能及时投送到战场上放在仓库里面跟废铜烂铁自然没有区别。 况且购买现成的军火, 以后运输的通道一旦被封死, 不解决自给自足的问题,西北还能去哪里买军火? 一旦现在在实业上的投资在战争时期爆发出来空前的力量, 也许那个时候南京才会知道此时的认识有多肤浅。

“邵主席, 邵主席” 旁边的幕僚唤了几声。

邵力子从魂游四海恢复正常也不过片刻的功夫, 看着眼前的洋人, 邵力子淡然一笑。“詹森先生,我国现在正处在极度危难的时期, 每一分钱都是来自民众的血汗。 在这种时候任何将这些钱据为己有的想法都是极度罪恶的, 所以要谢过贵行的好意。 至于这次遍及整个民国西北的铁路建设, 还是公开竞标吧。”

“是吗? 邵主席不再考虑一下? 我们甚至可以提高给邵主席的好处。” 詹森惊讶地道, 按照以往前辈留下来的经验,想在民国谈生意不拿出一部分钱出来做回扣通常是很难把生意谈成的, 这些落后而贪婪的人拒绝只是因为回扣的力度不够。

“詹森先生, 我的时间有限, 呆会咱们竞标会上见。” 邵力子没有再跟詹森纠缠下去的耐心。 直接下了逐客令。

“很高兴能与贵公司达成合作的协议, 我想这对于还处于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的我国来说, 是一个天大的福音。 那些因为化肥的投产而得以生存的人会为贵公司的慷慨而感激的。 西北也不会忘记贵公司的友谊。”

姜立热情地站起来跟眼前的威茨恩里握手, 就在邵力子主持西北铁路建设竞标大会的同时。 姜立跟来自德国的威蒋恩里关于购买设备在天水建立大型化肥与 化学农药厂各一的谈判也顺利完成。 跟之前的谈判差不多, 德国在价格上所作的让步并不多, 不过却在人才输入上作了比较大的让步, 这次指导民国化肥与农药工厂建设工作的技术团队里面,就破天荒的包括一名拿过柏林大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者一人, 硕士学位者两人。 其中有两名是犹太人。

“帮助西北建立相对完善的农业体系。 让那些食不裹腹的贫民不至于因为饥饿而倒下, 这也是我们公司很乐意去做的, 我们公司也很乐意跟将军阁下这样的人合作。”

完成了一笔金额超过四百万美元的大单, 威茨恩里心里也松了口气, 这次回去, 公司的那些守旧刻板的老古董们恐怕都会眼睛掉了一地吧。 在哪再贫困的地方也不缺有钱的人, 而姜立整顿西北农业的雄心是他第一次见到的, 可以预见的, 未来西北在农业上的投资绝不会止步于眼前, 后面还有相当可以合作的空间。

“预祝以后的合作也会一如既往的愉快。” 姜立笑着点头。

甘肃, 青海, 西宁虽然地处内陆, 只要手里有一支不算太差的军队, 日军都难以打进来。 但这几个地方的人口相对来说还是少了一些。 西北长期以来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务工的人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有一定的缺口。 只能依整大量从外省逃过来的难民, 灾民。 未来修建一座水电站就要耗用几十万的人力, 一条通往新疆的铁路也同样动则是一二十万人。 在甘肃发现的一些矿藏大多也是交通不便的地方, 往往一个大型的煤矿点也需要上万, 甚至几万人。未完待续。

。。。

216章 化肥厂2

养活这些人需要大量的粮食, 如果单靠眼下的产量, 姜立只能组织大面积的垦荒,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另外一条路便是提高单位亩产量, 提高人均产能。 单纯的向外部买粮食到西北太不划算了, 在没有铁路的情况下人吃马嚼, 耗时耗力不说, 中途还要消耗相当一部分。 姜立自然首先就想到了化学与农药。 有这些先进的手段, 在同样的人力物力下,足以将眼下西北的粮食产量提高一倍以 上甚至更高的水平。

“司令, 邵主席过来了。” 将威次恩里送走之后, 蒋尉亭很快来报。 果然, 不出片刻, 邵力子便出现在了姜立的视线当中。

“邵主席, 情况如何?” 姜立笑着将邵力子迎进屋里, 又让警卫员端了杯茶过来。

“ 按照司令的意思, 将铁路分成三段招标, 中标的分别是阿姆科钢铁公司,匹滋堡钢铁公司, 莱因金属公司。 这三家公司愿意提供合计560万美元的贷款, 三段铁路的铁轨,机车按照比例向三家公司采买。另外未来的火车头生产工厂也交由三家公司一起负责。” 邵力子接下来又将合作的细节方面跟姜立讲了一遍, 总体上来讲, 在经济危机时期通过这种公开竞标的方式成本比起预计的要节约了五分之一左右。

“嗯, 邵主席辛苦了, 后面还得麻烦你继续将西北的基础建设负责下去。” 姜立一笑道。

“ 只要还在这位置上一天, 总是要做些实事的, 现在在国内能做实事的机会可不多, 我也珍惜这个机会。”邵力子发现姜立在办事时喜欢直来直往,并不喜欢打哑谜, 虽然这在有些人看来是缺乏城府的表现, 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只要手头上的军队足够能打便居。 这样论事时有什么说什么反倒要节省不少白死的脑细胞。

“不管如何。 甘肃近千万民众是愿意邵主席留下来的。 南京就算要换人, 也要考虑一下民众的意愿不是。” 姜立淡然一笑, 跟邵力子搭伙这些天,对于邵力子的能力还是十分满意的。 跟藏式毅各有所长。

邵力子点头, 算是认可了姜立的好意, 只要他在甘肃做得不错, 姜立又愿意他继续在这里做, 南京那里确实不是大问题。 如果他跟姜立关系处不好, 多半是被赶跑的下场, 这世道, 手里没有兵的文臣总是容易吃亏的一方。

“上海那面的战事打得怎么样了? 混成4旅赶到了没有?” 邵力子问道, 虽然关于战情的进展每天都有报纸, 但姜立这里总会比寻常人了解得多一些。

“19路军跟第5军打得还是不错的, 现在日军又玩起了缓兵之计的把戏,通过英国人找南京方面谈判, 暂时停战数日, 但实际上仍然在大肆增兵。” 姜立说道。“这场战还有得打。”

“这些日本人, 还真是得寸进尺,南京方面也是, 既然日军一再想打, 都到了这头口, 还心存侥幸, 不把日军打痛了, 哪里来的和平。” 邵力子恨声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