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国运扮演类 > 第5部分(第2页)

第5部分(第2页)

写魏晋时代,之所以不惜笔墨介绍羊祜,实在是因为在尔虞我诈的魏晋人物中,羊祜的诚信和忠贞实在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异类,而他所处的年份也是一个关键的年份。羊祜出生于公元221年,在他出生的前一年,曹丕篡汉称帝,在他45岁那一年,司马炎又篡魏立晋,在他死后2年,东吴灭亡,两晋统一全国。

从公元220年魏代汉到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时间整整跨过60年,其间虽有西晋代魏,但从本质上讲,魏晋本为一体,司马氏代替曹氏只不过是换了个外姓人做皇帝而已,其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文化制度甚至朝臣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魏晋其实是一个时代,所以公元280年与其说是西晋建国的第15年,不如说是魏晋立国的第60年。

2

曹魏代汉45年后,司马氏家族故伎重演,以晋代魏。其禅让过程几乎与魏代汉同出一辙。

说魏晋是一个时代,实在没有牵强的成分,这两个不同姓氏统治的时期不仅国体政体保持不变,就连“篡逆”过程也十分相似。

篡汉者是曹操,但曹操要保住自己汉臣的“贞节”,所以只有让儿子曹丕做魏国的开国皇帝;篡魏者是司马昭,但司马昭自己也不好意思做西晋的开国皇帝,而是把这一“光荣的任务”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炎。三国演义中对魏代汉和晋代魏的过程均有精彩描述,我们不妨回顾一下:

……

(汉献)帝闻奏大惊,半晌无言,觑百官而哭曰:“朕想高祖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创造基业,世统相传,四百年矣。朕虽不才,初无过恶,安忍将祖宗大业,等闲弃了?汝百官再从公计议。”

第二章:贵族时代(3)

……

曹洪、曹休力请献帝出殿。帝被逼不过,只得更衣出前殿。华歆奏曰:“陛下可依臣等昨日之议,免遭大祸。”帝痛哭曰:“卿等皆食汉禄久矣;中间多有汉朝功臣子孙,何忍作此不臣之事?”歆曰:“陛下若不从众议,恐旦夕萧墙祸起,非臣等不忠于陛下也。”帝曰:“谁敢弑朕耶?”歆厉声曰:“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无人君之福,以致四方大乱!若非魏王在朝,弑陛下者,何止一人?陛下尚不知恩图报,直欲令天下人共伐陛下耶?”帝大惊,拂袖而起。

……

帝颤栗不已。只见阶下披甲持戈数百余人,皆是魏兵。帝泣谓群臣曰:“朕愿将天下禅于魏王,幸留残喘,以终天年。”贾诩曰:“魏王必不负陛下。陛下可急降诏,以安众心。”帝只得令陈群草禅国之诏。

……

魏王曹丕即受八般大礼,登了帝位。贾诩引大小官僚朝于坛下。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大魏。丕即传旨,大赦天下。谥父曹操为太祖武皇帝。华歆奏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汉帝既禅天下,理宜退就藩服。今降明旨,安置刘氏于何地?”言讫,扶献帝跪于坛下听旨。丕降旨封帝为山阳公,即日便行。华歆按剑指帝,厉声而言曰:“立一帝,废一帝,古之常道!今上仁慈,不忍加害,封汝为山阳公。今日便行,非宣召不许入朝!”献帝含泪拜谢,上马而去。坛下军民人等见之,伤感不已。后人有诗叹曰:

两汉经营事颇难,一朝失却旧江山。

黄初欲学唐虞事,司马将来作样看。

曹魏代汉45年后,司马氏家族故伎重演,以晋代魏。其禅让过程几乎与魏代汉同出一辙。

……

司马炎召贾充、裴秀入宫问曰:“曹操曾云:‘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乎!’果有此事否?”充曰:“操世受汉禄,恐人议论篡逆之名,故出此言。——乃明教曹丕为天子也。”炎曰:“孤父王比曹操何如?”充曰:“操虽功盖华夏,下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子丕继业,差役甚重,东西驱驰,未有宁岁。后我宣王、景王累建大功,布恩施德,天下归心久矣。文王并吞西蜀,功盖寰宇,又岂操之可比乎?”炎曰:“曹丕尚绍汉统,孤岂不可绍魏统耶?”贾充、裴秀二人再拜而奏曰:“殿下正当法曹丕绍汉故事,复筑受禅坛,布告天下,以即大位。”

……

于是请晋王司马炎登坛,授与大礼。魏主曹奂下坛,具公服立于班首。炎端坐于坛上。贾充、裴秀列于左右,执剑,令曹奂再拜伏地听命。充曰:“自汉建安二十五年,魏受汉禅,已经四十五年矣;今天禄永终,天命在晋。司马氏功德弥隆,极天际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绍魏统。——封汝为陈留王,出就金墉城居止;当时起程,非宣诏不许入京。”奂泣谢而去。后人有诗叹曰:

晋国规模如魏王,陈留踪迹似山阳。

重行受禅台前事,回首当年止自伤。

……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陈留王”这个称号,乃是汉献帝刘协即位前的封号,过了近80年后,司马炎把这个称号封给了下台的前魏国皇帝曹奂,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司马氏的恶作剧,不得而知。

终魏晋两朝,贾氏在其中充当着令人不可言说的角色。当年魏代汉,贾诩身先士卒,后来晋代魏,贾充又有精彩表演,不仅如此,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在司马炎死后,由司马衷的太子妃变成了皇后,就是这个又丑又妒的女人,后来在西晋王朝兴风作浪,终于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并最终导致西晋的垮台。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贵族时代(4)

3

司马炎是历史上以纵欲而出门的皇帝,但他的纵欲行为主要是从公元280年,即魏晋立国第60年时开始的。当时大量江南美女充斥后宫,鼎盛时人数达万人左右。

常言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话一点不假,想当年曹丕废掉汉献帝,享尽荣华富贵,自己却于登基7年后(即公元226年)就去世了,被废为山阳公的汉献帝却比曹丕多活了8年,直到公元234年才去世,寿命达五十多岁;废掉曹奂的司马炎在他登基25年后于公元290年去世,而被他废掉的曹奂却毅力惊人,被废后仍含羞忍辱生活了37年,直到公元302年才去世。其他如安乐公刘禅在蜀国灭亡后又继续生活了16年,归命侯孙皓在东吴灭亡后又生活了3年,方才各自离开人世。

西晋的寿命并不长,晋武帝司马炎离世后仅过了26年,西晋便被匈奴贵族刘渊所灭。

纵观魏晋时期,公元280年前后绝对是历史的转折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不仅适应于个人也适用于王朝。对于西晋而言,灭吴前,王朝各个部门锐意进取,灭吴后,因为失去了对手,王朝各部开始*。

对比西晋皇帝司马炎在公元280年前后的所作所为,便可以分析出西晋灭亡的原因。

司马炎是历史上以纵欲而出名的皇帝,但他的纵欲行为主要是从公元280年开始的。灭吴后的第二年,司马炎便挑选吴国的妓妾五千人进宫,江南多美女,这些美女加上原先宫中的嫔妃,司马炎宫中的嫔妃已超过万人。创下了历朝历代宫女数量之最。武帝经常乘着羊拉的车子,让羊任意行走,走到哪儿便在那儿宴饮寝息。宫女们争着用竹叶插在门边,用盐水洒地吸引羊车的到来。由于纵欲,司马炎原本强壮的身体迅速垮了下来。此外由于皇帝的纵欲,王公大臣竞相效仿,一时西晋王朝*横流。

魏晋时期,对外戚防范甚严,晋武帝初登基时,对外戚也是如此,但到了武帝晚年,尤其灭吴后,其心态开始转变,皇后的父亲杨骏以及杨骏的弟弟杨珧、杨济都开始受到重用,权倾朝野,当时人称他们为“三杨”,朝廷的旧臣大多被疏远或贬退。有大臣多次上书规劝武帝,武帝也了解这种情况,但并没采取任何行动。武帝死后刚一年,便引起内乱,外戚杨骏大权独揽,后被皇后贾南风联合皇室宗亲杀死。之后贾南风又杀死重臣司马亮和卫瓘(即协助邓艾、钟会平定蜀国之人),过了一年,又杀死皇太后杨氏。公元300年,贾氏又杀死了太子。贾南风的滥杀,终于导致皇室内乱,政权不稳。

贾南风死后,西晋的政局实际上由寒门小地出身的孙秀在操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