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今天气死康熙了吗(清穿) 芒果眼镜娘 > 第91节(第2页)

第91节(第2页)

“能生在爱新觉罗家,真是祖宗保佑。”

康熙自八岁起就是皇帝,太皇太后历经三朝,两人的眼界和阅历都非常人可比,很清楚胤祚不生在爱新觉罗家的结果是什么。

哪怕投生在一个普通大臣人家,受宠一些,那也不可能在字都不认识的三岁开始做研究,要是生在普通百姓人家,再不济一点去了穷苦人家,吃饭穿衣都成问题,那就更不可能了。

即便他天生神童,背后还有高人指点,想尽办法做出了什么。

图纸或者方子最后照样会通过各种手段落入有权有势之人的手中,成了他人的功劳,对方还可能为了瞒住这个秘密,杀人灭口。

投胎是个技术活,生在皇室的危险不少,机遇也多。

康熙感叹道:“也有孙儿开明,愿意让他去研究的原因在。”

太皇太后一噎,你这是开明吗?分明是宠儿。

她不想揪着这个问题多说些什么,“纺纱机能够提升效率是很好,但纺纱速度太快,织布的速度跟不上也不行,胤祚有说吗?”

“有。”康熙道,“可以用飞梭,胤祚大概提了几句,会在做完二十倍纺纱机后再做。”

太皇太后没问为什么不先做飞梭,做完以后再研究二十倍纺纱机的傻问题。

八倍纺纱机开了个好头,顺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会事半功倍,没必要贸然转去研究其他,这边惦记着,那边得研究,反而弄得不上不下。

更大的问题在于:化肥还没在大清范围内普及,棉花的亩产量上不来,更高效率的纺织机和织布机就算做出来,没有那么多棉花有什么用?

这也是康熙和胤祚都不怎么着急的原因。

八倍纺纱机可以先做起来,放一些出去宣传、售卖,赚钱不是主要目的,更多的是想让流动的商人们把消息带往全国各地。

有了更高效率的纺纱机,自然需要数量更多的棉花,开荒难度大,可施肥提高亩产就简单很多。

牛痘能防天花的显著成果和消息已经传遍大清,正是百姓们对朝廷感恩戴德的时候,等诸多消息发酵得差不多了,再推行能提高产量、减少虫害的化肥,百姓们应该会更容易接受,更愿意使用化肥。

太皇太后:“整个大清的纺纱和织布会带来多少税收,不必我提醒,你也知道,你收进私库也好,放入国库也好,怎么还让胤祚任性?”

“那小子有多执拗,玛嬷不是不知道。”康熙头疼扶额。

他只说一句,太皇太后跟着头疼。

这对父子有多执拗,没人比她更清楚了。

“所以他这是知道我不会答应,干脆自己都不过来说?”太皇太后没好气地哼哼,一看就是生气,但更多的是拿胤祚没辙的无奈。

康熙失笑:“可不是吗?”

稍稍说笑两句,立马进入正题,“玛嬷知道那小子没几个可用的人,等他把人培养起来再用,大清的损失不可估计,只能麻烦玛嬷帮孙儿和胤祚一回了。”

太皇太后按住皱起来的眉心,她如今的身份和地位怎么都不可能缺钱,做生意实在没什么必要,可胤祚不能不护。

否则就这么一只胖乎乎的奶团子,对谁都是掏心掏肺的,这个合作做生意,那个花钱花时间好不容易研究完,结果生意和利润白送,什么时候被人吃干净了都不知道。

“也罢,纺织机和飞梭就交给我吧。”太皇太后应了下来,“赚来的钱我先帮他收着,就他那花钱如流水的样子,赚再多都分给几个兄弟了,别等下次想研究什么东西,箱子里翻不出几两银子。”

康熙:“……”那倒也不至于,那小子可会赚钱了,再不然还有朕和太子在,总不会让他那么可怜的。

不过让玛嬷多疼疼那小子总是好的,他就不多解释了。

把事情分出去了,康熙整个人都轻松不少。

他一向不赞成朝廷大臣经商,与民争利,但如化肥、玻璃、纺织机这类东西只能找信任的人来做。

如果找一般商家……根本没有哪家能吃下全大清范围内的生意,另一方面也是怕商家为了赚钱,胡乱提价,搅乱市场,最终让胤祚的研究变成好心办坏事。

“玛嬷,孙儿有一件开心的事要和您分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