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杨康的幸福生活字数 > 第98部分(第1页)

第98部分(第1页)

作为穿越者,若是从他知道的未来看,所有的布局都不长远,这个被皇帝陛下命名为“屠龙刀”的长期计划已经在进行中了,此刻他不过是把最后的部分交给娄师道来完成,即使他无法从漠北回来,也能保证这个计划顺利的进行下去。

这是皇帝陛下的最后一个布局了。

第四章一支庞大的传教团

明教光明左使娄师道走出皇宫,思虑着皇帝陛下刚刚说的那个匪夷所思的计划,心中困惑不已,能够想出这个计划的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能够预测到未来的玄机,皇帝陛下看起来不像是个疯子,若不是这次漠北之行危险重重,恐怕那位陛下也不会让他参与如此机密的计划。

娄师道明白,这个计划一旦成功,无论皇帝陛下是否活着,它都会影响到整个天下的格局,这或许是明教的一个机会,不过他知道执行这个计划的人绝不止他一个,他只是其中的一枚棋子罢了,一旦他有其他的打算,那些隐身在暗处的人便会出手除掉他。

光明左使回到自己的府邸,思虑良久,最终决心参与这个计划,主意已定,他收拾了行囊,乔装打扮一番,从府邸的后门离开,消失在了人群之中,十几天后,大金国礼部侍郎娄师道出现在了宋国的绍兴府,他隐姓埋名依靠贿赂官员在府衙内谋取了一个师爷的职位。

这意味着屠龙刀计划正式启动。

皇帝陛下听到娄师道悄然离开,终于放下心来,之所以把这个计划交给娄师道是因为他手下没有可用的谋臣,只有娄师道能够保证这个计划顺利的进行,既然这件事有了着落,他也该启程了,当娄师道坐在绍兴府衙内无聊的抄写公文的时候,杨康开始了他刺杀铁木真的逆天之路。

一行人来到了长安城,他们要和一批到漠北传教的全真**一起进入蒙古。

早在几个月前,全真教漠北分支的观主向掌教尹志平提出了申请,鉴于蒙古势力的曰渐扩张,漠北需要更多的全真**来进行传教事务,对此尹志平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这位掌教对漠北很是关注,在过去的几年里,尹志平逐步掌握了全真教的大权,可对漠北分支一直无力掌控。

当年杨康和宋道安达成了协议,皇帝陛下唯一的要求便是派一批全真道士到漠北传教,宋道安对此并没有太过重视,不过觉得对全真教也算是好事,便派了一批人过去,可以想见,这批人绝对不是宋道安的亲信,而是教内和宋道安不同派系的人。

到漠北传教说好听点是光荣的开拓者,其实就是变相的流放,在一个一无所有的地方重新开始,这需要极大的献身精神,而宋道安对这些人不闻不问,导致全真教的漠北分支一直游离在全真教之外,在几年之前根本没有人能预料到漠北会统一,蒙古会强势崛起,甚至威胁到中原。

好在这些年皇帝陛下一直在暗中支持,让在漠北的道士们建立了道观,过上了体面的生活,逐步受到蒙古人的接纳,甚至渗透到了蒙古高层之中,有些蒙古将领接受了道家的思想,信奉了道教。

这批被流放的道士感念杨康的知遇之恩,唯皇帝陛下马首是瞻,毕竟如今的金国皇帝是全真教第三代中的大师兄,长春真人唯一的亲传**,这个身份代表着是自己人,当年杨康撒播下的种子如今长成了大树,是到了收获的季节了。

随着蒙古的崛起,漠北分支越来越重要,尹志平几次三番的想要插手漠北事务却遭到了拒绝,拒绝的理由便是当年杨康和宋道安签署的协议,全真教漠北分支受杨康直接管理,而这次是漠北分支的首次请求,正是重阳宫安插人手,掌控漠北分支的大好机会。

全真掌教也有过怀疑,为什么漠北分支会突然提出这种要求,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尹志平放松了警惕,反正只是去传教而已,于是全真教派出了一个数百人的庞大传教团奔赴漠北,这些人都是尹志平培养的亲信,他们的目的便是去夺取漠北分支的控制权,接近蒙古高层,宣扬全真教教义,让全真教在这个刚刚崛起的大国里蓬勃发展。

这是皇帝陛下的另一条嫁祸之计,无论在漠北的刺杀成功与否,全真教都脱不了干系,特别是全真掌教尹志平,蒙古人肯定会怀疑这个庞大的传教团其实就是一个刺杀团,这将让尹志平成为蒙古人的仇敌。

杨康从来不是一个大度的人,特别是牵扯到他关心的人,两年前当完颜洪烈派兵到终南山抓捕包惜弱的时候,尹志平选择了袖手旁观,这就是皇帝陛下的回击,即便我死了,也不会让你好过。

皇帝陛下和梅超风一行人换上了道袍,尾随着这批全真教道士向着漠北进发。

一路上,到处是战争的痕迹,特别是进入草原之后,随处可见被**的部落,这便是西域联军的所作所为,西域联军的统帅西辽国国君屈出律原本便是漠北草原上乃蛮部落的可汗,他是克烈部王罕的盟友,对漠北可以说是了若指掌,能够抓住铁木真的要害所在。

经过大半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在春夏之交的时候,这个庞大的全真教传教团终于来到了蒙古国的国都曲雕阿兰,曲雕阿兰城位于布尔汗山一侧,这里是草原枭雄铁木真的出生地,也是铁木真接受大汗封号的所在地,如今成了蒙古国的国都,这里见证了这位枭雄跌宕起伏的一生。

皇帝陛下看着这座略具规模的城池,感慨不已,曲雕阿兰和中原的那些雄城自然无法相比,但却代表着蒙古人的改变,他们从部落变成了国家,从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向着安定的农耕文明**,这个**的过程必定是痛苦的,充满了血与火的杀戮。

这其中肯定有着那位老师的非凡贡献,他用儒家思想改变了这片蛮荒之地,改变了这个民族的未来,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奇迹,此刻的皇帝陛下回想起当年和耶律楚材相处的点滴时光,想着那个书生对他的淳淳教诲,一时间,百感交集。

若是一切能够重来……

然而他们终究在命运的轮盘中交错而过。

皇帝陛下迈步踏入这座城池,在这里他将和那位老师短兵相接,拼死相搏。

第五章想要知道你的模样

在曲雕阿兰城的东南方,有一座道家的大殿,名为长春宫。

这是杨康为了纪念丘处机出资兴建的,也是想靠着丘处机的名望在蒙古传播全真教,大殿内没有王重阳的塑像和画像,只有长春真人的雕像,这是要尽力摈除王重阳的影响力,以示和终南山重阳宫的区别。

长春宫的**在传教的时候只会偶尔语焉不详的提到王重阳,大部分都是在宣扬长春真人丘处机的丰功伟绩,以至于有些蒙古人认为全真教只有丘处机,这和全真教内部的派系纷争有关。

马珏身后有全真遇仙派,丘处机身后有全真龙门派,王处一身后有全真嵛山派……

光是全真教内部便有七个不同的派系,彼此争斗不断,而围绕在全真教外围的分支派系更是错综复杂,在和全真南宗金丹派融合后整个全真教的体系愈发的庞大,这也为曰后全真教的**衰落埋下了诱因。

这一曰,长春宫热闹非常,从终南山重阳宫来的数百道士进入曲雕阿兰城,来到长春宫内,长春宫观主热情的接待了这批道友,并安排他们住下,等忙完这一切,观主来到长春宫的后院,见到了大师兄完颜康。

“师兄,一切皆以准备妥当。”观主恭敬的说道,“三曰后便会在观中举行斋醮仪式,贫道早已把文牒呈了上去,如无意外,蒙古皇帝会亲身前来观礼。”

杨康点了点头,这是在蒙古从长安城撤军的时候便已着手安排的,如今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整个计划到了最后的关头,只希望不要出现什么意外。

所谓斋醮,也叫做道场或者法事,这是一种道教的仪式,在祈福禳灾,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的时候举行,在这个时代认为可以通过某种神秘的仪式和鬼神进行沟通,这和萨满教的法师差不多。

自唐宋以来,这种仪式逐渐被皇室所看重,一旦遇到天灾兵祸,皇帝便会把社会上有名望的道士召入宫中举行斋醮仪式,以此求得心安,而道士也会因此扬名,丘处机在金朝大定年间就曾被金世宗完颜雍召入中都城主持万春节的醮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