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母得了儿媳妇的点头,心里头也就踏实了,她这四儿媳妇是个很扛事的,她放心。
她把自己的名字告诉给管事的,管事的拿起笔给她签了名字在她按的手印上。
但在结账之前,管事的还得再问一句。
“二位,是哪里的人?家住何方啊?这个咱们济善堂也得打听清楚,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日后方便寻人。”
这药材不比其他的东西,一个不慎真能吃出人命的,哪能含糊,肯定要打听清楚,这也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管事的,我们娘俩是婆媳关系,我们是花溪县,白马镇,仙鹤村的,我丈夫家姓萧,村里就我们一家萧姓的,我有四个儿子,到时候去了一打听就知道。”萧母做成了生意,这心里头高兴,加上这济善堂管事是个懂事理的,算是遇到好人了,于是仔细的说了自家的地址。
尤其是说起自己有四个儿子的时候,面上那个骄傲劲儿,挡都挡不住。
管事的在心里细细记下了,嘴上也没忘了说几句客套话:
“呦,那您好福气啊,四个儿子,以后享不完的清福,还有你这儿媳啊,也是这个!”他对着姜岁竖起了大拇指。
姜岁突然被夸,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
萧母就不一样,听见他夸自己儿媳妇,立马亲昵的挽着姜岁的手:
“那是,这是我四儿媳妇,属她乖巧聪明哩,懂得还多。”
管事的点头赞成,心想,这婆媳关系处的这么好,也算是不多见啊,他是过来人,要是自己的妻儿和母亲也能相处这么融洽就好了。
很快,账房拿着银子过来了,两个价值十两的银锭子,还有五两碎银,当着娘俩的面过了小秤,一两都不差。
只是姜岁看着那两个十两的银锭子,心里犯了琢磨,她直言道:
"管事的,能否麻烦您给我们把这两个银锭都换成碎银?"
管事的闻言,不解的皱眉:
“都换成碎银子?这是何意?”
萧母也不太明白,可她总想着姜岁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只听姜岁解释:
“管事的,我们都是庄稼人,家里离这县里也远,这银锭子揣在一个兜里,未免太招人注目,我们娘俩又都是女子,手无缚鸡之力对吧?小心点总是好的,所以我就想着,要是把银锭子换成了碎银子,我们更方便带在身上,还有句话说得好,鸡蛋不放一个篮子里,要碎也不能全碎了不是,再一个,换成碎银子的话,平日里也好花销,能找的开”。
别怪她多想,反正小心点总没错就对了。
管事的一听,原来是这么个道理,倒也是,她们远道而来,人生地不熟的,又是娘俩,这县里头总有那么些个不干正事,游手好闲的玩意,可别让他们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