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国家选出历代名将 > 第21部分(第1页)

第21部分(第1页)

革命中,不仅专制的王权消失了,连独立的王权也消失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代表人民的议会。这不光是英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也是当时世界历史上的改朝换代。

当英国结束一个人统治的时候,不远万里之外的中国又开始了真正的一个人的统治。

清军入关后,在经历了顺治十七年的统治后,年仅8岁的康熙登上皇位。但此时的皇帝并不能真正行使统治权,外有“三藩”、台湾割据,内有辅政大臣檀政,背后则有皇祖母孝庄太后实际辅政。

在孝庄太后的指导和支持下,康熙开始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加强皇权的措施。

公元1667年,14岁的康熙亲政,但这仍只是形式上的亲政,清帝国的实权仍然掌握在辅政大臣鳌拜手中。

公元1669年,康熙清除鳌拜集团,开始了真正的亲政。

公元1681年,康熙平定了历时七年之久的“三藩之乱”。

公元1683年,康熙收复台湾。

公元1685年、1686年康熙两次派兵进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俄军主动求和。

公元1687年,辅佐康熙长达二十六年之久的孝庄皇太后去世。

公元1688年,就是威廉登上英伦的那一年,康熙开始了真正的一个人的统治,此时清帝国的皇权高度集中。中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虽然改了“朝”却并没换“代”,中国历史经过二百多年的长途跋涉后,仿佛划了一个圆圈,再次转回到它原来的起点上,清朝的专制代替了明朝的专制。

双方接下来做的事情耐人寻味。

公元1709年,距今天(2009年)整整三百年前,当英国通过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时,中国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圆明园。

公元1689年,中国和沙俄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认了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东,外兴安岭直至鄂霍次克海以南的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而在同一年,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和《兵变法》,前一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框架,后一个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国王对军队的控制权。

公元1701年,正当康熙在为皇储废立之事举棋不定时,英国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这一法案标志着议会在王位继承的问题上也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表明国王不再是传统世袭的当然产物,而是由议会来做最后决定。

公元1704年,正是清朝统一全国第六十年,此时的康熙已解除了台湾、蒙古、沙俄等外患,开始解决有可能发生的内乱。他严厉打击以索额图为首的*势力,防止*抢班夺权;而此时的英国已解决了内乱,开始与法国争霸。这年8月,在布伦海姆战役中,英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后英国扩大了帝国版图,增强了海上力量,发展了对外贸易。以英国为中心的海外贸易圈开始形成,由此而造成的广阔市场需求刺激了生产,驱动了突破传统生产方式的工业革命的出现。

第五章:中国和世界的时差(20)

公元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而这一年,清朝开始修建圆明园。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东西方当时这两个最主要的国度在同一时间所作的不同的事已将两个王朝的利弊尽收眼底。在纸面上构筑法律的国家在150年后打败了在土地上营造建筑的国家。如今,《版权法》风韵犹存,圆明园却残垣断壁。历史的走向不能不令人唏嘘。

十七、十八世纪交替的几十年岁月,对于东、西方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对于横跨东、西方的俄罗斯来说,意义更是非同小可。

彼得一世和康熙几乎处于同一时代,两人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均有建树,但两人对待文化教育的态度却不尽相同。这个差异导致俄罗斯在随后二百多年时间里科学和教育领先于中国。

公元1689年,就是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和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那一年,年仅17岁的彼得,依靠禁卫军的帮助发动了政变,软禁了与他发生权利之争的姐姐和兄长,宣布亲政,世称彼得一世(1689—1725)。

彼得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的康熙王朝。二人相比有极为相似之处:

彼得17岁亲政,康熙16岁掌权。只不过,与康熙相比,彼得执政整整晚20年。康熙于公元1669年除掉鳌拜后执掌朝政,二十年后,彼得软禁了其兄和姐姐,开始亲政。

两人都锐意进取:康熙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彼得一世学造船、建海军,攻土耳其、战瑞典。

两人都虚心好学,康熙向异族学习,非常用心钻研和精通汉族文化;彼得虚心向异国学习,曾亲自到荷兰造船厂实习一个月,学习欧洲先进的技术。

两人都为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康熙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和辅政大臣制度逐渐废除,并逐渐建立完全由皇帝一人决定(无官僚大臣参与)的皇储制度,中央集权和皇权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彼得一世执政后,为加强皇权,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公元1708年,他在全俄设立8个省,各省设总督,负责统治地方军事、政治和税收大权。这一措施解除了地方大贵族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公元1711年,为加强皇权,彼得下令设政务院,取代原有的大贵族杜马。政务院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受沙皇委任的监察官领导,这项措施实际上削弱了贵族势力对沙皇权利的影响。与此同时彼得一世还改革宗教,将教权置于皇权的统治之下,使教会成为服务于沙皇统治的工具。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俄国完成了由等级代表君主制向专制君主制的过度,沙皇成为名副其实的*者。

无疑,彼得和康熙都是政治强人和军事强人,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缔造了辉煌。彼得被当时的俄国政务院授予“全俄罗斯大帝”称号,而康熙的执政时间则长达六十年,为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之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