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问题总是断断续续地出现,不妨集中精力解决眼前即将发生的问题。困难的问题日常不必去考虑,到必须决断时,再集中精力苦苦思索。
和田一夫平时即使碰到棘手难题,也不去苦思冥想。他暂时把一切抛到脑后,待非下决断不可,才集中精力对付它。
和田一夫认为,一个人只要全力以赴解决陆续出现的“眼前问题”,“眼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企业领袖尤需具有创造力。
富于创造性的工作能予人以极大的享受!和田一夫善于将日常工作赋予创造性,因而工作于他,决非苦差。他将其比喻为文化艺术的创造活动,并喜不自禁地说:
“这种创作活动又能赚取大笔钱财,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他的蛇年蜕变,便极具创造性。
和田一夫在1989年60岁之际,并不无所事事,袖手旁观,而是向自身挑战:蜕去旧皮,促长新皮。
他在1989年整整一年里,都在不断思考:作为八佰伴的总裁,应该怎样生活下去?
在学习与思考中,诞生了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的设想,使八佰伴变成新型商业集团。迁港之后,八佰伴多领域拓展,已大大超出单一流通,和田一夫又进一步将集团易名为八佰伴国际集团。
“这些设想的诞生,”和田一夫充满感情地说,“宛如诗人和音乐家的创作活动,包含着甜酸苦辣。”
因为充满了创造,和田一夫全身心地投入和热爱他的工作。他说:
“每每考虑未来,各种新主意便接二连三地浮现出来,真是乐不可支!新主意付诸实行后,出色的结果又反馈回来时,更欣喜若狂!这就同艺术家一样,在品味着创作的喜悦。”
这些话,深得创造性劳动的个中三味!工作对这样善于创造的人来说,不是苦役与谋生手段,而是一种痴迷的爱好,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投入其中,乐而忘返,不知身处何地!
此时,富于哲学思辨色彩的大企业家和田一夫,又将思索的目光投向了何处呢?
和田一夫说
自己要创造好远,最重要的便是思想,思想就是常在心里想的意思。心里总想好事,这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性格也会开朗起来。我的乐观主义也是因为总想好事而带来的
第12章 母亲阿信 终生魂系八佰伴
阿信,是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的主人公。这位中国以至整个亚洲妇孺皆知的传奇式人物,其生活原型就是一夫的母亲和田加津。和田加津是八佰伴的创始人,终其一生都是“八佰伴的灵魂人物”,与阿信一样充满传奇色彩。1994年10月,母亲“阿信”溘然仙逝。但作为一个传奇、一种精神,她永远活着。
和田一夫说
报效香港也就是报效中国。所谓报效中国,就是八佰伴为使中国富裕多作贡献。中国富裕起来,也有益于整个世界。
我的上述想法发囱内心,情真意切。
1977年岁末。
濒临崩溃边缘的巴西八佰伴,得日本的骏河银行施以援手,有了一线生机。
临危受命的和田一夫的四子和田光正,准备启程前往巴西就任巴西八佰伴的总经理。
到了巴西后,光正得面对债主及重建八佰伴的全部困难。正在收拾行装的光正,光洁的脸上也不免显露出凝重的神色。
突然,70岁的老祖母和田加津把一只小手提箱摆放在光正的行李旁,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光正,奶奶和你一起去。”光正心里虽然希望德高望重的老祖母前往助阵,可这毕竟不是短途。巴西山长水远,祖母年事已高,万一有些差池,就不得了了。
但无论孙儿怎么劝阻,祖母只慈爱地微笑,一口咬定,要去巴西给孙儿及全体职员帮点忙。
无奈之下,光正只好找来了父亲和田一夫。
和田一夫很为母亲的举动感动,他能理解母亲的心情。这么个烂摊子,大弟尚己都难以坚持,现又负咎辞职。一切担在20多岁的光正身上,确是个重担子呀!
但念及母亲年事已高,还是冒险不得呀。
和田一夫劝道:“母亲你放心好啦,光正是个懂得收拾烂摊子的人,他会把巴西八佰伴重建起来的。”
但母亲充耳不闻,好像没有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