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人人都有读心术红楼免费阅读 > 第 153 章(第3页)

第 153 章(第3页)

一车姜?

也亏她想得出来。

太上皇听说了这事后,再次感慨了一回小电母不是个良善的,装都装得四不像。不过太上皇也是个人才,他直接放出风声,说宁望雪捐了一车江米给直隶受灾的百姓们。

江米是糯米的一种,不少人家端午包棕子的时候用的都是江米,甚至是有些地方的百姓还以江米做主食。

宁望雪的电母人设拿得稳稳的,这消息一传出去,京城中不少豪门世家,勋贵朝臣都暗自揣摩了一回宁望雪此举的用意,之后也纷纷慷慨解囊,捐了不少吃食送往直隶

()。

没人问过宁望雪的意见,也没人当面夸一回宁望雪如何善心。这也导致了宁望雪不知道自己捐了一车江米,其他人不知道宁望雪捐的是一车生姜。

这误会,美好的让人哭笑不得。

大批的物资被陆续送达直隶以北所有受灾地区,明旭回京城的时候还在路上看到了陆续送往直隶的物资车队。

人在路上,并不知道太上皇骚操作的明旭还有些不解,等回到京城知道事情始末时,明旭又有了旁的主意。

朝廷是允许捐官的,但捐的官却不允许有实权。

明旭突然有个想法,他想给那些捐官的官员一个实权的差事。

捐官时出一笔银子,但之后朝廷也会按品级发放俸禄与他们,虽然跟捐官时得的银子相比,朝廷发还的那些俸禄不及十之一二。但明旭却觉得既然拿了朝廷的俸禄不如就给朝廷干点实事。

比如说当个赈灾使什么的。

每次有什么灾,什么难的就捐些东西的那种?

除此之外,明旭虽然没有取缔捐官这种事,却还是叫来了吏部官员商量了一回这个捐官的事。

比如说,以后捐官也不是什么人拿几两银子就能捐的。他至少要有三次以上赈灾经历,才能有资格拿银子捐官。

太上皇背着手听临敬殿偏殿的议事声,不禁心忖了一句:这便宜儿子越发较真了!

╮(╯▽╰)╭

宁望雪将空间里关于农学的书都寻出来,又结合着这个时代跟农学有关的书对比着看,看上一段再寻了实操大能们问一回实操方面会遇到的问题。日子琐碎平淡又有种稳步向上的样子。

宁望雪仍然没有放弃刺绣这个技艺,因为宁望雪心心念念的现代并不需要她去种地。

晴雯用了好多的心思在宁望雪的手套上,同时还到处为宁望雪收集养手护肤的方子和药膏。双管齐下,到也没让宁望雪的手因为干农活而变糙。

最近宁望雪正在接触异色双面绣,只是她没办法像晴雯或是其他丫头那般将大半精力都放在这上面,所以虽然弄明白了其中原理,却绣得极慢。以她现在的速度想要将手上这幅扇面绣完,最快也要明年了。

黛玉最不耐烦做这些针线,但她也做得极好,只是她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读书做诗上,所以同样也跟宁望雪一样是个‘慢工出细活’的。

宁园的生活可比宫里有意思多了,小公主最近一直住在宁园,每天忙忙叨叨的,受到的惊吓早就不是事了。

宁望雪开了个头就不往下折腾了,下面庄子上送来的羊毛便都被正闲着无所事事的小公主接手了。

小公主带着人弄那些羊毛,最后再看着那些羊毛变成毛线别提多有成就感了。黛玉还给小公主出主意,让人寻来了染布的师傅过来给那些羊毛线染一回色。

小公主折腾羊毛线去了,黛玉则因为宁望雪早前提及的之后会以船当家而时常带着人去码头折腾家里那两艘船。

太上皇

赏的那艘官船很大,也很规整,家里早前是买的那艘楼船也不错。

按理,用太上皇赏的那艘官船往返也够用了,但宁望雪却总担心一艘船不安全,两艘同行哪怕一艘出了事,也可以转移到另一艘上去。

黛玉也赞同宁望雪的想法,不过她除了顾虑安全外,还想到了马匹车辆的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