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于贾琮来说,只是没有
必要尽心尽力罢了。
贾家儿郎的血都是自私自利的(),纵使瞧着不错的贾琮√(),也是分得清大家和小家,不愿意为‘不相干’的人付出太多。然而让贾琮没想到的是他以为尽回人事就可以独善其身了,但探春却没给他这个机会。
贾琮的这种心态若是放在现代社会,别说探春玩刺杀了,她就是搞恐怖袭击,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也完全不会影响到贾琮一家考编考公。
甚至都不会影响宝玉和贾兰。
可惜探春偏偏就是在古代这种以家族论罪的时代犯事,而贾家的男女老少一边冷眼旁观,毫无作为的看着探春被王夫人作践,一边等着探春熬出头全家受益。
说不定等探春真熬出头了,他们再集体拿王夫人这个恶毒嫡母祭旗。
说来说去,就是可怜了那些不知事的小孩子们,品德尚可的媳妇和本本分分,有什么好处都靠不上去的族人们了。
当然了,真要说起来,薛家母女才是最冤枉的。
探春虽是庶出,但按规矩,王子腾也是她的舅舅,薛姨妈是她的从母(姨妈)。薛姨妈母女不敢奢望从贾家捞好处,还早早就躲了出去。原以为给宝钗弄了个上门女婿,日子会越来越安稳,哪想到却被牵连至此呢。
最让母女二人觉得不公平的就是做为探春的亲姑妈,贾敏竟然甚事没有。
你就说气人不气人吧?
直到临死的这一刻,宝钗想的都是宁望雪和黛玉。
好吧,准确的说是黛玉。
如果她也和黛玉一样学有所长,术有专攻,是不是也会有被法外开恩的资格了?
和宝钗不一样的是:其他人在这一刻,都是恨毒了王夫人。而太上皇还特意叮嘱行刑之人将王夫人和贾政留到最后面,让他们跟所有人都告个别。
←_←
其实说起来,不管有多少人有多少怨恨王夫人的理由,贾政是最没有资格的那个。行刑这日,宁望雪呆在自己的宁园,面上一片平静,心里却是各种碎碎念:
【管生不管养,贾政他应该被凌迟!】
【哎呦喂,是哪年的春晚角落侧舞台一个小姑娘转了一晚上的圈圈,正舞台联欢汇演来着?就将贾政绑在刑场一侧,这边一茬一茬的送人来斩首,那边一片一片的凌迟贾政。】
【砍多久的头,就凌迟贾政多久。】
【至于王夫人嘛,就让她当个最佳观众,最后一个斩首好啦。】
【其实这事说来说去,也全都是贾政的错。】
【他少扯些犊子,也不会有今天这场祸事了。】
【瞧,这就是男人不守夫道的报应!】
【唉,太上皇的前车之鉴,怎么就没人吸取吸取呢。】
【还是说在他们心中自家的老婆孩子都比太上皇家的温柔贤惠?不不不,也许他们还觉得自己比太上皇能耐呢。】
太上皇要不是娶那么多小老婆,生那么多的儿子,先太子一家能死得那么惨?先皇后能将太上
()皇的子嗣一锅端了?
惨呐,实惨呐~
贾家是诛九族的大罪,贾敏顶着压力给阖族老小收殓尸骨。因涉及大罪,所以也没什么葬礼丧事。贾敏只让家中下人将尸身都收殓好,用十数辆马车从菜市口运到城外。
贾家这边在城外是有家庙的,但这么多的尸体也没办法悉数寄存于庙中。除此之外,贾家祖籍在金陵。哪怕是诛九族这样的大罪,人死后也是允许送到祖坟安葬的。
这么多的棺椁送往金陵,想想就够头皮发麻的了。
后来贾敏也不得不先将所有棺椁都放到家庙院中,之后寻了个不犯忌讳的日子一具一具的烧了,又用团购价买到的白瓷坛子挨个装了。
也没整什么灵位牌板,只让人用纸笔在坛子外写下火化后的族人名字。
弄了好些个木头箱子,每个箱子里上下层放置六个骨灰坛子,寻了个日子就包船南下了。